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年7月5日专题《哲学与自我》中的B04-05版。
B01「主题」哲学与自我
B02-B03「主题」我思,但我不在
B04-B05「主题」敏感与自我 在脆弱中敞开,才是真正的坚韧
B06-B07「历史」亦神亦祖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粤西南地区的社会史
B08「社科」聚落·场所·人“后滩”往事
撰文丨刘任翔
从伤口产生力量
我们的一生,是不断与他人产生交集的一生:从最亲近的人,到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从面对面的促膝长谈,到互联网世界里的擦肩而过。在当下,与陌生的、性格和遭际极不相似的他人相遇,几乎成了每个人的日常。自然,在这种相遇中,除了美好的交流之外,我们也时常遭到伤害和冒犯。
在德国哲学家斯文娅·弗拉斯珀勒(Svenja Flasspöhler)看来,这其实是一切生命体都会有的处境。她援引弗洛伊德,把每个生命体比作一个“小囊泡”(Bläschen):为了能够对外界有所感知,生命必须向外界敞开;然而,如果这种敞开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如果生命在敞开中变得过分敏感,它就会在遭到外界的强烈刺激时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生命体必须形成一层负责抑制和过滤外界刺激的“外皮”。但如果外皮过度硬化,生命体又会因此失去对周遭的感受力,变得自我封闭,乃至窒息。如何在开放却带来脆弱性的“敏感”与内收却导致封闭的“坚韧”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似乎成了每个生命体都要面对的难题。
《敏感与自我》,作者:(德)斯文娅·弗拉斯珀勒,译者:许一诺 包向飞,版本: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2023年4月。
在《敏感与自我》(Sensibel: über moderne Empfindlichkeit und die Grenzen des Zumutbaren)一书中,弗拉斯珀勒是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民权运动、“政治正确”的争论、社会的日益极化等背景下提出了上述问题。一方面,上世纪60年代以来,此起彼伏的社会变革浪潮将女性、少数族裔、残障人士等遭受的不平等对待摆在了公众面前,呼吁全社会从对他们的感同身受出发,直面他们的苦难,捍卫他们的权利。另一方面,保守派谴责这种做法纵容了人性的软弱一面,让本可以蹈厉奋发、自我超越的人困在社会福利的陷阱里。在这两方的争执中,我们看到的正是敏感与坚韧这两种价值的对立:一方认为,要求人坚韧起来,就是试图掩盖人身上无可消除的敏感与脆弱,从而会阻绝人对更好的社会的想象,乃至泯灭人性;另一方则认为,要求人培育自己的敏感性,必将使人在真正的挑战来临之际不堪一击。
弗拉斯珀勒戏剧化地将这两方分别称作“列维纳斯派”和“尼采派”。有趣的是,在她所虚构的“辩论”中,双方达成了一条共识:“伤口是力量产生之处”(第49页)。伤口使生命体暴露于外界的威胁之下,使其变得脆弱;但同时,伤口也意味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无皮肤”的敏感性;生命在这种敏感性中,不一定会退缩、腐朽或者硬化,而是有可能奋力生长,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形态。
斯文娅·弗拉斯珀勒,德国《哲学杂志》主编,“科隆哲学节”发起人之一。著有《敏感与自我》等。
敏感化的三阶段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从伤口中产生力量,又如何突破敏感与坚韧的非此即彼?尽管中国社会面临的挑战与西方不尽相同,我们仍可以透过《敏感与自我》中的讨论来思考这些更具普遍性的问题,从而在不可避免的敏感化进程中,不致陷入将敏感性绝对化的僵局,而是给整个社会的创造性的自我更新留出空间。
就此而言,弗拉斯珀勒引入的历史视角颇具启发性。她援引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有关“文明的进程”的论述,指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高度敏感的人(在乎清洁,遵守礼仪,避免在言语上冒犯他人等)实则是非常晚近才出现的。于是,在敏感性之历史的第一阶段,有的恰恰是不敏感的人。弗拉斯珀勒举了中世纪骑士“约翰”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约翰是一名骑士,他从童年就开始进行军事训练。暴力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只知道使用暴力。在他的世界里,体贴或关怀,以及当今常见的某些基本行为规范,是罕见的。在约翰看来,用手擤鼻涕是理所当然的。他还会用擤过鼻涕的那只手直接从桌子中间的盘子里拿肉吃。盘子上摆着刚刚被宰杀并被切开的动物。约翰不用叉子或勺子,也不用手帕,而是用自己的战刀把食物塞到嘴里。他总是带着这把刀,这有着充分的理由,因为他随时要御敌。每当约翰饿了,他就大口吃肉,贪婪地把他咬过的那块肉蘸到与他人共用的酱碗里。他吃饭时,一边吧唧嘴,一边发出鼻吸声,还时不时吐口水,和人交谈时也口无遮拦。如果饭菜不合胃口,他就直说。对于所有话题,无论是否会刺激他人,约翰总是话到嘴边就说出来。即使他人听后受到了伤害,这也在约翰的感知阈值之下。约翰与邻座共用杯子,常有面包屑和食物残渣漂浮在饮品中,但约翰对此并不在意。每当约翰想拉屎,他就往过道一蹲。晚上被尿憋醒,他就在卧室的角落里撒尿,至于是否会被人看到,他并不在乎。同样,即使别人看到他的裸体,他也不在乎。在那个年代,在社会地位低下的人面前展示裸体,是完全正常的。”(第23–24页)
这种令今天的人读来有些“生理不适”的事情,在几百年前是完全正常的。事实上,我们离它也没有特别遥远。在公共场所吸烟或随地吐痰的人,在火车上大声喧哗的人,直至今日还屡见不鲜。我们会说这样的做法“不文明”“不考虑他人感受”;而弗拉斯珀勒所要揭示的恰恰是,“文明”本身是一个历史进程,“考虑他人感受”的敏感性并非生来就有。
美国画家爱德华·霍珀作品《纽约电影》。这是一幅以电影院为背景的画作,整个空间被分割成多片,右侧是单手托腮的女子,左侧为空落的观众席。孤独感,跃然纸上。
这么说并不是要为不文明的做法开脱。尽管不文明(不敏感)从历史的角度看或许是人的“缺省状态”,我们却不应将人的起点、或者说人在起初为了确保生存而不得不处于的状态,等同于人最终能够实现乃至应当去实现的目标。对周遭事物、尤其是周遭的人的不敏感性,展现的是人身上怠惰的一面。在这种状态里的人,其生活方式近于非人的、乃至无生命的“自然物”。如果说不敏感的人也称得上坚韧,这和说石头坚韧是一样的意思,并不是把一个人当作人来赞美,而更像是一种无所褒贬的中性描述。因此,如果有保守主义者认为,对韧性的实现就在于消除人身上经过漫长的文明进程才发展起来的敏感性,这就等于是要让人退回惰性意义上的自然。如此实现的,并非真正属人的韧性,而只是一种什么也不顾的“死硬”,是《老子》所说的“死也坚强”,最终只能被更坚硬的东西碾碎。如果一种价值观,只要求人把自己变成“利剑”一类的无生命物体,它所鼓吹的也就只是这种“死硬”。
《两种孤独》,作者:(哥伦比亚)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译者:侯健,版本:新经典文化|南海出版公司2023年4月。
从那个不敏感的起点出发,人类用了几百年的时间,逐渐发展出了另一种生活和感受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人为了与近旁的他人和平共处,通过自我规训将原本向外放射的暴力转向自身,发展出了种种“礼节”。暴力并没有因为内转而消失,而是转化为韩炳哲所说的“皮下”形态,它也让人们对彼此的冒犯愈加敏感。
从好的方面说,人们在敏感化的进程中,或是出于习惯,或是由于教育,逐渐地能够为别人着想,能够对别人“感同身受”。从坏的方面说,人们愈是出于习惯和教育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对于违反规范的行为就愈是不能容忍,最终甚至捕风捉影地认为别人总是有意要冒犯自己。敏感化进程因而走到了“过度敏感化”的阶段。
在这个过度敏感化的阶段里,社会走入了一系列的困境或僵局。弗拉斯珀勒基于对西方社会的观察,论及了以下几种:
对“共情”的呼吁和赞许,一方面使人们更能也更愿意去体认生活经历和背景不同的他人所遭受的苦难与不公,另一方面也将一些群体(如女性)重新困在“应当共情”的规范中,或者使得本应实施援助的人因为与弱势群体的一味共情而丢掉必要的距离感,从而事实上给不出什么有益的建议。(第80、85、165–168页)
有关个人所经受的创伤体验(trauma)的讲述,一方面为个体独一无二的遭际正名,拒绝让它消失在中性的统计数字之中,另一方面也使得对人际伤害的道德和法律判断向声称受害的人的主观陈述看齐,鼓励了自我脱罪、把自己塑造成受害人(self-victimization)的做法。(第123–124页)
晚期现代社会中的人追求“独异性”(Singularität),希望做差异化的、独一无二的人,这一方面鼓励了多样化的自我表达,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与人之间愈来愈缺乏共同语言,社会陷入四分五裂的危机之中。(第174–175页、187–188页)
《自我决定的孤独》,作者:(德)伊丽莎白·冯·塔登,译者:顾牧,版本: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年3月。
凡此种种挑战表明,正如第一个阶段(不敏感)里对韧性的绝对化是成问题的,第二个阶段(敏感化乃至过度敏感)里对敏感性的绝对化也是成问题的。我们似乎被带回了敏感与坚韧的二元对立中,而出路在于寻找某种“中道”。但是,所谓“中道”绝不是两种倾向的简单折中,而是要求我们认清对立的根源、乃至发现对立双方共同预设的东西,从而以一种比对立双方更为根本的方式克服双方共有的困境。
这便是弗拉斯珀勒所设想的第三阶段的含义。如果说第一阶段里有的是无敏感性的韧性(“死硬”),第二阶段里有的是无韧性的敏感性,那么第三阶段的特征则是有韧性的敏感性——更准确地说,是从敏感性之中产生的韧性。这也是“从伤口中产生力量”的含义。由于我们如今处在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转变之际,能否从敏感性之中产生韧性,从而克服敏感与韧性的二元对立,就成了现时代的挑战之一。
为了更具体地设想第三阶段的特征,弗拉斯珀勒提到了“对于人们正在遭遇的事情开放”的“反脆弱系统”(第53页),还提到了对抗礼节形式主义的“得体感”(第202–204页)。在这里,她似乎指向了一种向未来开放的、对当下情境体察入微的、主动创造的姿态。
被动的敏感和主动的敏感
要深入理解弗拉斯珀勒对第三阶段(从敏感性中产生韧性)的设想,我们必须回到她在《敏感与自我》的开头对两种敏感性的区分:“敏感性可以分为向外的敏感性和向内的敏感性,连接的敏感性和分离的敏感性,解放的敏感性和压迫的敏感性。”(第7页)向外的、连接的和解放的敏感性被称作“主动敏感性”;向内的、分离的和压迫的敏感性则被称作“被动敏感性”。
尽管弗拉斯珀勒承认主动敏感性和被动敏感性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在第二阶段的过度敏感化中,显然是被动敏感性压倒了主动敏感性。回顾前文对敏感性的刻画,可以发现,在其中既包含了向他人的感受与遭际开放的一面,也包含了易受冒犯、并因此而倾向于自我隔绝的一面。这两个方面的区别,也许是弗拉斯珀勒对主动的和被动的敏感性之区分的依据。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作者:(法) 让-雅克·卢梭,译者:袁筱一,版本:折射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
进一步说,弗拉斯珀勒对于从注重个体重建的精神分析到注重外部干预的精神病理学和社会批判理论的转变的解读似乎暗示着,一味将敏感的个体当作无自主能力的、有待从外部保护、管理乃至拯救的“脆弱生命”,这恰恰是错失了敏感性最好也最有希望的潜质。在这种对操控和管理的执迷中,能够负责任地判断和行动的个人正在逐渐消失或退化。当社会机构乃至语言都被当作纯粹的工具,当作可以任意设计、审查和推倒重来的东西,敏感性就不再使得我们彼此联合,反而不断诱发着以工具理性的逻辑制造出的暴力。当人们愈来愈信任从自身的外部“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方案,他们也就变得愈来愈有依赖性,而这恰恰背离了敏感化进程的初衷,也就是使人摆脱惰性自然的那种自我封闭。无论中外,无论什么被认定为“敏感词”,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卫道士,怀着本身可能合理的意图,却迷失在对确定的、可操作的规则的追求中,而这种“法执”,又不啻为另一种精神上的僵化、“死硬化”。
在社会总体层面对“敏感”之事的一味回避乃至剔除,也无益于培育人们在真正意义上的韧性。比起对确定性的寻求,弗拉斯珀勒更加推荐德里达和巴特勒的做法,即通过游戏性地借助“语言泛指的失败”来抵抗不敏感性和被动敏感性两方都有的齐一化暴力。比起彻底回避和禁用“Nigger”“Queer”等词语,由恰当的群体成员在恰当的情境中游戏性地、反讽性地使用它们,或许更具有解放意义。(第139页、142–145页、219页)
一旦区分了主动的和被动的敏感性,并揭示出后者的绝对化如何基于一种自我封闭的、对可操作的规则的执迷,我们就被带到了最终的问题面前。这个问题就是,从敏感性之中,如何产生韧性?这种韧性如何从根本上不同于不敏感时代的人所表现出的那种“死硬”?
对此,弗拉斯珀勒在《敏感与自我》里似乎没有给出一劳永逸的答案,而只是说,主动的敏感性总是与艺术性的创造联系在一起,从而,从敏感性中产生的韧性也来自于不断的创造,来自于“伤口”被其脆弱的开放所激起的生命力。
不过,“伤口”的意象,以及“反脆弱系统”和“得体感”等概念,也蕴含着将“从敏感中产生韧性”这一使命局限于孤独个体的危险。弗拉斯珀勒似乎像尼采一样,将希望寄托在个体创造性的意志上,但也因此对个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甚至有可能将我们打回崇尚竞争的优绩主义(meritocracy)之中,打回“你行你上”的奥数班模式中,打回在彼此隔绝中拼命挣扎的境地中。
霍珀作品《周日》,空阔的街景与单独的个体。
但是,脆弱、敏感所带来的开放性,原是要使人们彼此联结,在联结中得以“共同脆弱”,又在共同脆弱之中强化联结。比如,在爱情中,我们为爱人的脆弱而感到脆弱;这种脆弱,这种牵挂,并不总是削弱我们的力量,而恰恰有可能让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这种强大,不是所向披靡的坚硬,而恰恰在于认识并接受彼此的柔软,而立志以柔弱之躯守护这种柔软。这是真正的韧性,不汲汲于任一个瞬刻,而能够在时间中徐徐铺展;它如同岁岁枯荣的草木,能够经受“百折”而“不挠”。根据保罗·利科的说法,向他者的脆弱性开放、从而能够承担起有限的自身,这也是更高意义上的“责任”。责任的世界,是由无数横向的联结、由无数的信任和允诺所织成的世界,它不同于以超个体的法则或个体的内在决心为基础的义务世界;它也许更加脆弱,更加敏感,却也更加柔韧。
作者/刘任翔
编辑/罗东 宫子
校对/薛京宁
1理解汉字的几个入手点
从小学起,我们的识字学习就有三大任务:一是读准字音,二是熟记字形,三是理解字义。这个任务直到高中还是语文基础的一部分。目前,很多学生的语文基础还很薄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很好的文字基础,导致了阅读写作的困难。
汉字是汉民族用来记录汉语的符号,是全中国人民通用的文字。作为一个中国人,学不好汉字就缺少了阅读和写作的良好基础,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运用汉语言,从而影响文化学习和素养提高。中学生,是学习文化的核心群体,必须学好汉字。
理解汉字的几个入手点 :
字形特点理解字、造字特点理解字,形旁分析理解字
1、依据汉字特点用汉字 。
和表音的外文相比,汉字是独特的表意文字,具有方形、讲究笔画、音形义一体的特点。这些特点对写汉字和理解汉字都有帮助。
写汉字要讲究笔画和形状,不能将汉字写得歪歪扭扭,不成形状,更不能将汉字笔画部首随意增减,否则,就会把字写得不对,写得不美,影响交际。
理解运用汉字要将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不能脱节,否则就会给读写带来障碍,不能很好地理解运用汉字。例如“张”字,就是由“弓”和“长”两个部分按照一左一右的方式合成的。这些组成汉字的各个部分,我们又称为组字的构件,每个构件具有不同的作用。如“张”字,“弓”为形旁,表意,指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长”为声旁,表音。“长”在这里比较特殊,同时它又可表意,两个构件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会意字,意思是:弓拉长了把箭发射出去。张大其词、大张旗鼓等词语中的张都与本意有一定关联。
2、利用造字法理解汉字。
根据汉字的构造规律,汉字共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前四种为主要造字法,假借和转注属用字的范畴,不太常见。熟悉造字法,对于理解运用汉字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象形 。就是用描绘实物形状的方法来造字。其特点是随事物不同的形体而曲折变化。如把“日”写成⊙,像太阳的形状;把“月”写成D,像月亮的形状。象形字是汉字造字的基础,会意字和形声字是在它的基础上制造的。它在汉字总数中虽然比例很小,只有几十个,但它却成为组成千万个汉字的元素。像“人”这个字,古文字像侧立的人形 ,可组成从、比、北、休等字。休表示人在树底下休息,本意为停止或罢休;众表示三个人(实际指人多)的眼睛盯到了一块,本意为很多(多指人口)。成语“众目睽睽”,意思是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了解点这些汉字的来历和形状对理解字义是很有必要的。
指事 。这是一种用记号表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意思是说:看到它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辨察它的结构,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
指事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符号,如上、下;二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指事性符号。如本,在树木的根部加一小横,强调根部的重要,“根本”一词正来源于此意,后来引申为“本乃万物之源”。“以农业为本”,是因为农产品(粮食)是人为生存的源泉;“教本”,指的是知识的源泉。再如寸,最初不是长度单位,而是指“寸口”,即在手腕上边用手按时可以觉察到脉搏跳动的部位。因为古人不知人的心脏是跳动的(认为心是想事的,是思维的),只要触觉到脉搏不跳动了,便知人已经死了,因此认为“寸”是生命之源,所以在手腔上加上一符号,强调这个部位的重要性。后来,“寸”和“心”便联系上了,构成了“寸心”一词,指的还是心。
指事字虽然也很少,但它跟象形字一样成为组成千万汉字的基本元素。指事字和象形字都是独体字,它们都可作为形声字和会意字偏旁部首,有的表音,有的表意。
会意 。会意是指相关的二个字结合在一起体现出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从、比、众、休”便是。再比如,品字形结构的“晶、森、淼”等,都含有某物多的意思。晶,日多,晶多便亮;森,树木多;淼,水多,渺茫。刑,开刀问斩,刑罚;罚,用目光鄙视、用语言咒骂、谴责,用刀体罚;裕,有吃有穿;果,树木上的果实;采,用手摘取树上的果实;囚,把人关起来;莫(莫),日落草中(后来写作暮),表示天黑了,等等,实在举不胜举。
这类汉字的特点是“望文见义”,即一看字形,便知字义 。
形声。 汉字以形声字最多,约占汉字总数的80%。每个形声字都由表意义的形旁和表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象形、指事、会意三种字都可以作为形符、声符来组合新字。
据有关方面的研究统计,现代形声字形旁和字义相同的字只有48个,占总数的0.85%,如“爸、爹、爷”与“父”;“皎、皑、皓、皙”与“白”;“船、舸、舢”与“舟”;“肤”与“月(肉的变形)”;“骸”与“骨”;“馥”与“香”;与“辉”与“光”等。
形旁与字义有某种联系的字有4389个,约占总数的85.87%。其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形旁与字义是属种关系。形旁是属概念,构成的字是种概念,即形旁代表上位概念,所代表的各个字代表下位概念。这类形声字比较多,如“木”与“桉桃、杨、柳、杉、椿、桦、松、柏、槐、梅”等。二是形旁与字义是相关关系。这类形声字也不少,如“木”与“椅、桌、柜、橱、柄、床、架丶案、椽、枷、杯”等。
字义与字形无关的有748字,占总数的13.6%。由于古今观念的不同,加之字义的引申发展,现代形声字形旁与字义的联系已越来越少,有些根本就看不出联系了。例如“镜”从“金”(变形为金字旁),“骗、验、骄、驱、驻”从 “马”,“奸、嫉、妒、妄、妖、婪、嫌”从“女”,“纪、红、纠、经、终、级”从“丝”(变形为绞丝旁),这些字,从现代汉字的角度看,其中的形旁实际上已成了纯粹的字形区别符号,与字义无关。如果不结合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加以考察,就很难看出这几组形声字的意义与形旁有什么联系。
3、利用形旁解字义 。
形旁最突出的作用是提示字义 。不过,多数形旁并不是表示字的确切意义,而是表示字的类属意义 ,它的作用是从视觉上给人提供一个关于字义的信息,缩小理解字义的联想范围。比如看到“鹧、鹕、鹂”中的形旁“鸟”,就联想到鸟类意义;看到“牦、牺、犁、牲、犊”中的形旁“牛”,就联想到这类字义同牛有关;看到“打、拉、推、拓、抢、扔”这类字中的提手形旁,就知道字义与手的动作有关;看到“说、讲、谈、议、评、论、讥、讽、训、诉”中的形旁“讠”,就会联想到这类字义同语言有关;看到“饥、饿、饱、饼、饵、饲、饺、饭、馒”这类字中的食(饣)字旁,就知道字义与食物有关。形旁的这个特点可帮助我们把握一串形旁相同的形似字 ,很容易识记字形,理解字词的意义范畴。我们在汉字学习中提倡形似字的归纳总结就是根据汉字的构词特点提出的。
声旁,常常表示字的读音,很少表示意义 。如“钢“字”,“金”是形旁,表示“钢”是金属一类的材料;“冈”是声旁,表示读音“gāng”。由“金”作形旁,和不同的声旁结合,可以组成与金属有关的许多汉字,如“铜、锌、铝”等等。有很多汉字的声旁相同,但意义不同。比如
“葭、假、暇、遐、瑕”这组形近字是“叚“(jiǎ)做声旁的字,“漫、蔓、谩、缦”这组形近字是“曼“(màn)做声旁的字,“磷、麟、鳞、粼、嶙、辚、遴”这组形近字是“粦“(lín)做声旁的字。这样的形近字是很多的。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必须采用归纳法和形旁分析法掌握这一组组的汉字。凡是用“仓”作声旁的,一律从“仓”如“抢”、“苍”、“沧”,“疮”、“创”等。凡是用“仑”作声旁的,一律从“仑”如“伦”、“沦”、“轮”,“抡”、“纶”、“论”等。掌握这种类推的规律,就不会把“创伤”写成“沦伤”,把“议论”写成“议沧”了。
懂得形声字的造字方法,对于我们记字、认字、理解字、防止写错字都有巨大作用。
①懂得形声字的造字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字。比如学“懂”字,左边形旁为“忄”,右边声旁为“董”,表示心里领会了。学这个“懂”字只要记住形旁和声旁就行,没有必要一笔一画地记忆。
②懂得形声字的造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认字。我们的学生读科技书时,往往会碰到一些不常见的字,比如:“铀、锌、铂、钙、镁、碘”等,就可以由声旁来推断这个字的读音。如有怀疑,可直接按照音序到字典里去查证。所以,便形成了“认字认一边,不用问先生”之说。
③懂得形声字的造字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字的形旁去推断这个字的意义。比如“瞻仰”和“赡养”两个词,可以从它的形旁“目”和“贝”,分别推断它的意思同眼睛与钱财有关。“矇昽”和“朦胧”,声旁都相同,形旁则不同,前者指目光不明,看东西模糊的样子,后者指月光不明,看不清的样子。
④懂得形声字的造字法,对于学生防止写错字用别字也有帮助。如常见的“初、补”和“祝福”,前者形旁为衣,与衣服有关,后者形旁为示,与祭祀祈祷有关,悄加思考,两种形旁便不会相互写错。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用字功能。
古汉字历经了几千年的演变,有些字的形旁并不能表达本义,特别是简化以后的当代汉字,不少已经改变了原样,也不能表达本义。即使表达本义,也远远不够,还要在不同的词组、句子和特殊的话言环境中来理解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因此,我们既要掌握和依靠汉字的造字结构规律来理解字义,又要明白它的局限性,防止片面依靠它而造成错误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对常见形旁意义类属的理解
既然通过汉字形旁可以理解字义,那么我们就需要掌握几种形旁的基本意义,更好地理解运用汉字。
总结基本格式:部首(形旁) 意义类属 例字 易误字词举例(数量不多,需要进一步总结归纳)
1、 “心 ” (“忄” 、“ ”皆为心的变写)表示与心理活动或心情有关,如:忏悔、怀念、惆怅、怜悯、恼怒、惋惜、忐忑、恐惧、慈悲、思想等。如志、意、念、感、怕、惧、恭、慕,刚愎自用、肆无忌惮
2、卜 :与数多的有关。如千(数多)、协(協,力多)、支(手多)、卉(花草多)、克(兄弟多)、博(文才多)等。
3、纟、巾 :与棉纱或丝织品有关。如:纺织、纱线、帼(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帛、帷、幕、 帷幕、帽、帘、幅(布帛的宽度)等。 如运筹帷幄、幕天席地
4、斤 :与斧斤有关。如:新,“薪”的初文,本义是伐木。析:用斧子砍。如:斧、切、刻、剥、斫、断 名副其实、出奇制胜、刻骨铭心
5、贝 :与钱货有关。如:财、贪、贫贬、贱、费、货、贷、赡养、贿赂、赊购、赏赐等。如贯,贝串,古人用贝作货币。贺,以礼物庆贺。质,用于抵押的财物。赋,敛收钱粮。贪,贪财物。贱,货物不值钱。
6、“ ”在在“负、危、急、陷”等字中表示人,在“鱼、龟、兔、象”中表示这些动物的头部,而在“赖”中则是刀的变写(赖,形声字,贝形,剌声。剌字的立刀旁在“赖”字中变形为“”了)。
7、页 (均在右作形旁):多与身体头部有关。如:项、顶、须、颈、领、额、颜、颇(偏)、头顾(回头看),笑逐颜开、颐指气使、刎颈之交
8、酉( 盛水或酒的器皿):与酿造或酒有关。如:酝酿、醇、酚、酣、醋、酱、酩酊(饮酒大醉)、酗 醉(饮酒过量,神志不清)、醒(酒醉后恢复正常)、醍醐等。【酉 】。如:醒,醉后恢复正常状态。酸,酸酒。醢,肉酱。
10、月 (月字旁,多在右作形旁):表示与月亮有关。如:明朗、朦胧、朔望、朝等(此外几乎找不到真正的月字旁)。朔,每月之始。朗,月光明朗。期,周月,又指周年十二个月。
月 (骨内旁,多在左或下作形旁):与身体部位或肉体有关。如:胳膊、胸腔、肝胆、肺腑、腿脚、臂、膏盲、肴、灸(用火烤肉)、暗(àn,煮鱼肉)等。
“月 ”字旁在“朗、期、朔、明、朦、胧”等字中与月亮有关,而在 “肚、肝、肺、肥、脏”以及“背、脊、臂、胃、肾、肓、膏”等字中则与肉体有关。
11、灬(火字底) 、火:表示与火有关。如:热烈、烹煮、煎熬、熊(指大火)、炙烤、燃烧等。
12、【亻 】表示人的类别、德性及其动作,与人有关,“亻 ”表示“手”,“扌”表示与手有关。如侠、儒、作、倨、命, 前倨后恭、当仁不让、面面俱到。
表示与人和手有关的不仅仅是这几个,现略列举如下:
表示与“人”有关的形旁。
①“勹”为人,多指艰难、疲劳、痛苦的人。如:匍匐“,指人爬行前进;“渴” ,大日当头,一小孩被太阳烤得偎依在大人怀里盼望着有水喝。
②“勹”为人,如:臽(臽)指人盛水:“及”指一人被抓住或触及(右下的“又”为手)。
③“匕”为人,如“北”指两人背离;“比”指两从朝一个方向前进;“死”指埋在土底下的人。
④“元”为人。如:“寇”,意为一只大手(又字)执一大锤朝屋里一人后脑勺猛击一锤,即偷袭(口寇、倭寇)。
【彳 】(chì)与行走有关。如:循,顺着路走。徐,慢走。很,不顺从。《史记·项羽本纪》:“很如羊”。
13、【艹 】(cǎo)与植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关。如:蓝,草名,可以染青。薄,灌木业。葺,用草覆盖房子。落,叶落。如花、蕾、草菅人命、蓬荜生辉、绿草如茵
14、【虫 】多与蛇有关,上文已述。又作为“烛”(“昆”虫”之“昆”的本字)的省形,与昆虫类有关。如:蟊、蠹、蠢、蚕、螽等不省。“蚊”、“蜂”等则省形。如虹、蝉、蝶 蛰伏、流言蜚语
15、【辵 】(chuò)与彳的功能相同。如:遵,沿着走。述,本义为照着样走,引申为照着说。造,往,到。从,跟着走。徒,步行。
16、【刀 】与刀或切割有关。如:副,破成两半。判,分开。列,分解。剂,斩截。制;裁。
17、【角 】与兽角有关,如:触,用角抵撞。觥,角制的酒器。
18、【女 】与妇女有关。如;好,本义指女子长得美好。《史记·殷本纪》:“九侯有好女,入之纣。”妪,妇人的通称。《史记·滑稽列传》:“巫妪弟子,是女子也。”
19、【立 】与站立有关。如:端,正立。竦,敬立。
20、【缶 】与陶器有关。如:缺,器破。罅,器裂。
21、【鬼 】与鬼魂有关。如:魃,旱神。魄:阴魂。
22、【疒 】(nè)与疾病有关。如:痕,伤痕。如痛、痔、瘁,满目疮痍、鞠躬尽瘁
23、【耳 】与耳有关。如:聪,听力好,成语有“耳聪目明”。聩,耳朵不灵,“聪”的反义词。
24、【目 】与目有关。如:督,察看。眷,回头看。相,本义指视察。《诗经·大雅·公刘》:“相其阴阳”,意为观察山的北面南面。如眶、睑、睫、睹、眯、盲、瞽、相、眷、视、觉, 瞠目结舌、觊觎
【日 】与太阳、季节、时辰有关。如:时,四季叫四时。暴,古“曝”字,曝晒。晴,天清无云。如明、晒、景、暴,寒暄、一曝十寒
25、【老 】与老人有关。如:考,父亲也叫考。
26、【口 】与口有关。如:命,命令。和,应和声,《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
【囗 】(wéi)与围墙、包围有关。如:圈,养牲畜的栏圈。固,四围不通。国,都城。圃,菜园。
27、【肉 】[ 月 身] 与身体的部分及其形状有关。如:腴,腹下肥肉。惰,干肉。脱,本义指消瘦。胡,下颔或脖子下的肉。如 肘、股、胫、躬 ,股肱之臣、不胫而走、卑躬屈膝。
28、【人 】从人的字,本义多与人有关。、如:伦,
29、【手 】与手或手的活动有关。如:把,握住。揭。高举。
30、【殳 】多与打击有关。如:段,锤击。殴,拳击。
31、【力 】与用力有关。如:劳,用力。劲,有力。
32、【言 】与言语有关。如:许,允许。谅,说话守信用。访。咨询。诈:谎骗。吮、如咨、识、信、饮, 辩证、传诵、无耻谰言、喧宾夺主、噤若寒蝉等。
33、【见 】与看有关。如:览,观看。觉,睡醒(眼睁开)。
34、【欠 】与张口或出气有关。如:欧,古同呕,呕吐。
35、【食 】与吃食有关。如:饶,饱足。(食,今作偏旁饣同)。 如馆、饷、饴,甘之如饴、以飨读者。
36、【弓 】与弓有关。如:张,张开弓弦。弛,弓弦松驰。弯,弯弓上箭。矫,把箭杆揉直。 如引、矜持、一张一弛、矫枉过正
38、【耒 】与农事或农具有关。如:耨(nòu),除草农具。
39、【舟 】与舟船有关。如;航,本义为渡河。
40、【车 】与车有关。如:辐,车轮的条幅。轨,车轮辗过留下的印迹。
41、【方 】(yǎn)与旗帜有关。如:旋,挥旗旋转。旄:旌旗上的饰物。
42、【革 】与皮革有关。如:鞍、(鞋)、鞭等都是皮革制品。如羁绊、落魄不羁、鞍前马后
43、【韦 】与熟皮有关。如:韧,(像熟皮那样)柔韧。撼,古袜字,熟皮制品。
44、【匚 】(fāng)与盛物的方器有关。如:匡,古筐字。匪,古篚字。匮,古字。
45、【皿 】与盆类器皿有关。如:盛,盛受。益,水满溢出。盍,蓝的初文,盆盖。
46、【瓦 】与陶器有关。如:瓯,小盆。
47、【鬲 】与釜锅有关。如:鬻,古粥字。融,炊气上腾的样子。
48、【金 】与金属有关。如:销,熔化金属。错,镶涂金属。镜,古人用铜镜,所以从金。如铜、铁、锡、铅、错、镶、铸、釜、锐、镂、破釜沉舟、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49、马。 与马有关。如骏、骛、骐、驽。
50、【糸 】(mì)与丝麻绳索有关。如:绪,丝头。经,纺织品的纵纱。续,接纱头。约,缠束。红、紫、绛、绿等表示颜色的字从糸,是因为颜色是抽象概念,必须依附于具体事。 如绢、绝、经、絮, 一切就绪、经天纬地、满腹经纶
51、米 。与米粮有关。 如粮、粒、精 黄粱一梦、沧海一粟。
52、【网 】与罗纲有关。如:罩,鱼网的一种。罗,用网捕鸟。罹(1í),被网住。署,张网部署。
53、【黑 】与黑墨有关。如:黥,在脸面染黑的刑法。
54、【乡 】(shān)与修饰有关。如:修,修饰。形,(雕绘的)形象。
55、【示 】与鬼神祭祀有关。如:社,土地神。祝,祷告求福。祸,神的惩罚。祖,已死的祖先神。禁,禁忌,怕冲撞鬼神而不敢做的事情。如社、禅、祖、崇,祭祀、扶正祛邪。
【衣 】与衣服有关。如:表,皮袍的外表。补,补衣裳。如袂、袖、襟、裳,联袂、襟怀坦白、袒胸露腹。
抓形旁,记字形 。例如“礻”旁和“衤”旁的字很容易相混,抓形旁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礻”是“示”的变形 ,古时候“示”旁的字一般同祭祀或祈祷有关系,所以都从“礻”,如“神”“祥”、“祷”、“礼”、“祖”、“祀”、“社”、“祈”、“祸”、“福”、“祝”、“禄”等;“衤”是“衣”的变形 ,所以凡同衣物有关系的字都从“衤”,如“衫”、“袄”、“袖”、“裙”、“被”、“袜”、“衬”、“袱”、“裤”、“褐”、“补”等。
56、【邑 】与城邑有关。如;鄙,边邑。郭,城郭。郑,古邑名(也即国名)。都,有先君宗庙的城邑叫都。如岱、崔、阳、阴, 边陲、陷阱
【阜 】与山陵或台阶有关。如:阳,山南面。阿,大山。除,殿阶。阶,台阶。陟,阶高。
“阝 ”在左旁与山岭的高险有关,是“阜”的省形,如阻、险等字。右“阝” 是“邑”的省形,则与区域有关,如“都、郊、邻、鄙”等字。
57、【宀 】(miǎn)与宫室有关。如:宗,始祖庙叫宗。定,安居,安定。
58、【穴 】与洞穴有关。如:穿,本义是打通,穿透。《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窦,洞。
59、【广 】(yǎn)也与宫室有关。如:废,放置,存放。府,藏文书的地方。库,藏兵车的军用库。如家、宗、庭、庖 越俎代庖、惨绝人寰
60、【门 】多与门户有关。如:辟、开门。闭,关门。间,门缝、缝隙。阉,受过刑的守门隶。如阙、闺、扉、房,纵横捭阖、兄弟阋墙
61、【土 】与土或土地有关。如:基.房基。型,土制的浇铸模型。填,填土。如疆、坼、垣, 断垣残壁、天崩地坼
62、【田 】与田地有关。如:畔,田界。畿,都城附近的土地。略,占领土地并加以经营。
63、【火 】与火有关。如:然,古燃字。
64、【山 】与山有关。如:崩,山崩。岐,山名。
65、“尸 ”在“屋”中表房屋,而在“尿”、“屎”、“尾”中则表人弯腰下蹲
66、【石 】与石有关。如:研,研磨。确,坚石。础,柱基石。如碳、磁、碧、碾、中流砥柱、针砭时弊、金碧辉煌
67、【水 】与水有关。如:渐,浸湿。注,灌注。如江、河、湖、海、洪、泛、滥、泾、渭、没、湮、世外桃源、潸然泪下、人心涣散。
68、【雨 】与降雨有关。如:零,落雨。霹雳,雷声。
69、【仌 】古冰字,与冰或寒冷有关。如:凌,冰块。
70、【气 】与气有关。如:氛,雾气。
71、【木 】与树木或木材有关。如:样,橡树籽。枉,弯曲。成语有:“矫枉过正”。如松、柏、杨、根、枝、梢、板、楂、桑、梁、桌、买椟还珠、桎梏、椎心痛骨
72、【鸟 】与鸟类有关。如:鸣,鸟叫。鸿,鸿雁。 如鸣、鸭、鸡、鹂、 趋之若鹜、饮鸩止渴
73、【行 】与道路有关。如:行,本义为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行。”
74、【心 】与心理情感有关。如:惟,思维。慢,怠慢。忽,忘记。怪,感到奇怪。
75、【隹 】(zhu)也与鸟类有关。如:雕,一种猛禽。雄,本指牡鸟。雅,古“鸦”字。
76、【鱼 】与鱼类有关。如:鲠,鱼骨。鲍,咸鱼。如鲤、鳗、 鳞次栉比
77、【羽 】与羽毛翅翼有关。如:翁,鸟颈羽毛。翠,一种青羽毛的水鸟。翘,长尾上举。翻,飞。
78、手[扌攵 又 皆手的变形符号 ] 表示手及其动作,如掌、扬、受、救,十恶不赦、开门揖盗、提纲挈领。
表示与“手”有关的形旁。
①“寸”为手。如:“封”用手把土堆起来;“对”左右两只手便为一对。
②“爪”为手。如:“抓”两只手牢牢握住;“采”手在树上摘果子。
③“牛”为手。如:“奉”用手捧着把东西送出去;“择”,三只手同时挑选。
④“又”为手。这种用法比上面三种更为常见。如:“双”二只手即为一双;“牧”手执器械赶牲口(指长角的牲口)吃草;“发”(發)把弓上的箭射出去,“发射”一词用的便是“发”的本义,后引申为送出、交付、散发、出发等。
79、【玉 】与玉石有关。如:理,治玉。琢,凿玉。如琼、璧、琢、理,白璧无瑕、完璧归赵、璀璨
80、【足 】与足或行走有关。如;跟,脚跟。践,踏。如跻、蹴、趋、遐、径,一蹴而就、大相径庭、不可逾越
81、【子 】与子女有关。如:孟,兄弟排行老大称孟,老二称仲,老三称叔,最幼称季,孟、季都从子。孤,幼而无父叫孤。
82、【竹 】与竹有关。如:简,竹简。篇,竹简编成册,一卷叫一篇。筵,竹席。筹,用于计数的小竹棒。算,用筹计算。如策、算、滥竽充数、功亏一篑
83、【走 】与行走奔跑有关。如:趋,快走。超,跳过。越,超越。趣,急走。
84、【髟 】(biāo)与毛发有关。如:髡,剔发之刑。
偏旁部首就是汉字这个大仓库里面一座座小门,把每一座门的特点记清楚了,里面的货物也能猜出不少。
拆字析字形、同类相归纳 是我们理解汉字的基本方法。
相关问答
[回答]柔软的反义词有:坚硬、僵硬、刚硬等。1、坚硬[jiānyìng]又结实又硬。如:坚硬的山石。2、僵硬[jiāngyìng]肢体不能活动。如:他的两条...
[最佳回答]坚韧:一是指物体:坚固而柔韧,不容易折断.二是指人的性格品质:不屈不铙,意志坚定,坚忍有韧性.坚忍:一般来说,坚忍,是特指那种对于看来难以抗拒的巨大...
[最佳回答]坚韧
坚韧不拔,汉语成语,拼音jiānrènbùbá,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成语辨析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成语出处宋·苏轼《晁错论...坚...
“又牢又韧”这个词语可以理解为“坚固耐用,不易损坏”。其中,“牢”表示坚固、稳固,不容易被破坏或损坏;“韧”则表示具有柔韧性,不易断裂或破碎。这个词语...
近义词:柔软,优柔,柔滑,柔腻,细嫩“柔”,普通话读音为róu,“柔”的基本含义为植物初生而嫩,如柔荑;引申含义为软,不硬,如柔软、柔韧。现代汉语中,...近义...
滑韧不是词语,所以分开解释。滑,本义是“光溜,不粗涩”,也有“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之意。滑国,是周代一个较弱小的诸侯国。韧的意思解释「韧」拼音...
僵硬反义词:灵便、柔软、灵活。虚弱反义词:强大、结实、健康。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
结论:柔组词有很多。解释原因:柔组词是由“柔”字组成的词语,而汉语中“柔”字的含义非常丰富。除了表示软弱、温柔等情感外,还可以表示柔性、柔和、柔韧等...
3:轻薄柔软:【qīngbóróuruǎn】【解释】指物体分量轻,厚度薄,质地柔韧、柔顺!4:柔顺舒适:【róushùnshūshì】【解释】温柔和顺,顺滑,给...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