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结对,有互解,有相对,就等你来补充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称成语。成语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沿承袭下来的,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些成语可以结成对子,有意义互解的,有意义相对的。请看下面两组成语,就等你来补充。

意义

互解 的成语:

绝无仅有——独一无二。

唇亡齿寒——休戚相关。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沆瀣一气——臭味相投。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前所未有——史无前例。

光明磊落——光明正大。

俯首贴耳——俯首听命。

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各自为政——各行其事。

夜郎自大——忘自尊大。

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探囊取物——垂手可得。

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得意忘形——忘乎所以。

倚官仗势——孤假虎威。

反躬自省——反躬自问。

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你追我赶——齐头并进。

携手共进——互帮互助。

同舟共济——同心同德。

意义相对的成语:

名副其实——名不副实。

阴春白雪——下里巴人。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畅所欲言——吞吞吐吐。

神釆奕奕——无精打采。

固若金汤——一触即溃。

救死扶伤——见死不救。

从容不迫——惊慌失措。

千变万化——一成不变。

口若悬河——噤若寒蝉。

一步登天——一落千丈。

天衣无缝——破绽百出。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高瞻远瞩——鼠目寸光。

以德报怨——恩将仇报。

蒸蒸日上——江河日下。

知恩图报——忘恩负义。

说明:本文插图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扶危济困美德的历史根脉

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帮助他人为乐、以解人之难为荣,扶危济困思想彰显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它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历史脉络

扶危济困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中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华夏儿女就萌发出关爱救济穷苦的思想。《尚书》中提出“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不虐无告,不废困穷”,认为执政者要积极推行善政,使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并及时周济处于困苦中的群众。“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这是《诗经》中一首名为《鸿雁》的诗,文词优美又寓意深刻,体现了对弱者的怜悯和同情。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扶危济困思想有了大的飞跃。孔子提出了仁爱的思想,鼓励人们要广泛地爱护周围的大众,及时帮助处于困难的人。他说:“泛爱众而亲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墨子则主张兼相爱,提倡人们应该像爱护自己亲人一样爱护别人,又提出人应该互帮互助、周急济贫。他号召“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让“饥者得食,寒者得衣”。

在多方面思想资源的滋养下,扶危济困逐步深入到中华民族精神的骨髓里,成为中华民族的信仰。这在汉语的词汇中就可见一斑,诸如“仗义疏财”“慷慨解囊”“周急济贫”“济弱扶倾”“轻财重义”“见义勇为”等等成语不胜枚举。民间谚语也有很多,比如“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这些成语和谚语口口相传、代代相继,扶危济困的精神也随之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不断流淌。

文化内涵

一是济人危难。人在生活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有些困难单靠个人的努力无法克服,这就需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在面对困难的时刻,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哪怕只是一点一滴,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广贤文》中说:“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面对困难之时,人们特别渴望特别需要他人的帮助,此时帮助的到来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因此,善良的人们都是对处于困难的他人加以特别的关怀,这些人或者是在社会中有困难的群体,诸如鳏寡孤独,或者是一时遭受天灾或疾病,生活面对严重困难的人。积极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体现出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和美好人格。

二是助人为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帮助处于困境的人是一种人生的快乐。明代吕近溪说:“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这种由助人得到的快乐,是精神上的愉悦感、灵魂上的幸福感、内心上的富有感。无论是儒家的“泛爱众”,还是墨家的“兼相爱”,都认为应积极去关爱他人,急人之急,帮人之忧,救人之危。这种洋溢着与人为善的优秀品格,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灵中,培育了无数仁爱之士。从刘备“勿以善小而不为”, 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再到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都心系百姓,为改善百姓生活、改变弱者处境,而不懈努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华民族文明史,就是一部扶危济困的美德流传史。

三是团结互助。扶危济困思想,在传统社会中另一种表现是团结互助。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困难,既帮助他人也需要他人帮助。这体现了一种团结互助的精神。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战胜自然灾害,战胜事故灾难,靠的就是这种精神。中国古代哲人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战国时期孟子就指出,居住在同一地方的人们,不仅平时要相互友善,还要在困难时期相互帮助,“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管子》则提出“死丧相恤,祸福相忧”,认为人们在困苦时精神上的相互慰藉也非常重要。这种面对困难时团结合作的思想,体现出强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古代民间社会的邻里团结、互助和睦、助人为乐的文化,正是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价值底蕴

一是人性本善的道德观念。要帮助处于危难困苦中的人们,是出自外在的义务和责任,还是发自内心的情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应该是后者。孟子指出,人人都有怜悯体恤他人的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他举例说,看到小孩将要掉进井里,人人在那一瞬间都会不假思索生出恻隐之心。由此可见,这种恻隐之心是人心灵深处固有的善念,而不是来自于外界的约定。这种恻隐之心,是一种对他人的困难感同身受的同情心,是一种愿意采取行动去减轻这种痛苦不幸的怜悯心。正是因为这种同情心、怜悯心的存在,人们才愿意采取行动去雪中送炭、济困解危。

二是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高扬对人的生命的尊重,肯定人的生命权和生存权,这为扶危济困思想提供了价值依据。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认为天地中间人最为宝贵。因为人最宝贵,所以人的生命权生存权需要得到保障。高度关注最需要保障生命权生存权的群体,例如鳏寡孤独、老弱病残。作为政府的行为,这就是善政养民;作为个人的行为,这就是行善积德。

三是天下为公的共享观念。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地是人类所共有的天地,天地之间的有限资源也应该为人们所共有。扶危济困思想体现的就是这种公平和共享的理念,它鼓励财富在人们之间流动,由富人流向穷人,不至于让社会中有的人极端富裕,有的人极端贫困。《道德经》中说:“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作为富人要顺天之道而行事,就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生活,只将财富留给亲人,而是应该多去关心关怀困难之人,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帮助和精神鼓励,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相关问答

【表示互助合作的成语420个】作业帮

[最佳回答]鼎力协作戮力齐心、齐心并力、齐心并力、齐心涤虑、齐心合力、齐心戮力、齐心同力、齐心协力、齐心一力、人心齐,泰山移、协力齐心、万众一心、...

互帮互助团结统一之类的词语_作业帮

[最佳回答]坚如磐石精诚团结磐石之固铜墙铁壁同心同德同心合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戮力同心齐心协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同心协力一体同心一...

关于互帮互助的词语?

博施济众成语释义: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济人利物成语释义:指救助别人,对世事有益。乐善好施成语释义:乐:好,喜欢。喜欢做善事...守...

形容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合作关系的成语有哪些?

木难支众志城万众齐协力同舟共济衷共济同甘共苦取补短合作共赢相辅相互通同协力风雨同舟衣缝众拾柴火焰高二同,其利断金同言,其臭兰兄...木...

【团结互助的成语】作业帮

[最佳回答]齐心协力、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休戚相关、休戚与共、有福同享、打成一片、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坚如磐石、精诚团结、磐石之固...

【关於团结互助的成语】作业帮

[最佳回答]团结合作的词语(一)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万众一心患难与共众志成城团结合作的词语(二)患难与共...

写出两个表示以诚相见、互帮互助的四字词语._作业帮

[回答]肝胆相照推心置腹风雨同舟

形容互助的成语_作业帮

[最佳回答]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与人为善济人利物博施济众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万众一心患难与共众志成城助...

写出几个表示团结合作的词语_作业帮

[最佳回答]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和衷共济

有没有关于团结协助的词语?至少10个词语以上_作业帮

[最佳回答]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万众一心患难与共众志成城团结合作团结互助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同心同德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