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校长不是只有张桂梅,还有他们,舍己奉献感动中国

清朝末年,山东堂邑县有个人姓武,排行老七,当地百姓就叫他武七。

武七家里很穷,也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长大了,就靠着做苦工过活。

这武七虽没有上过学,却渴望有学问。

成年以后,武七不希望看到孩子们和他有一样的经历,于是,他立志办学——让穷人的孩子也能上得起学。

那几年,武七白日做工,晚上就上街“乞讨”,硬是把学堂办了起来。

学堂办起来后,武七重金聘请当地的举人、秀才来当老师。除此以外,他还学生同吃同住,亲自督促学生学习。

武七先后办了四所学堂,朝廷为了表彰他的行为,赐名“武训”,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武训祠。

自己短吃短用,就为了托起别人的人生,你说这样的人“傻”不“傻”?

偏偏这样的傻人在今天也有不少。

梅花香自苦寒来

1974年,张桂梅17岁。

照片中的她笑眼弯弯,眼神清澈,扎着两个麻花辫,灿烂的笑容中透出一丝娇憨。

也是这一年,张桂梅跟随姐姐的脚步,从老家黑龙江来来了云南支教。

黑龙江和云南之间隔了三千公里,彼时的张桂梅除了青春,还有一腔热血。

后来的她继续深造,还遇到深爱的另一半。那时候的张桂梅性格活泼,爱打扮,能唱会跳。大理的蓝天白云,见证了她的幸福。

好久不长,丈夫患癌,张桂梅花完了所有的积蓄,丈夫还是没有留下来。不久,她自己也患上了子宫肌瘤。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觉得生活也没什么意思。于是,她想自己活到哪天就算哪天吧。

但是,学生、县长、乡亲们舍不得她死。

他们跑来跟张桂梅说:“张老师别怕,我们再穷,也要救活你!”

看着素不相识的老乡5块、10块地凑钱,张桂梅早就泪流不止了。

在这一刻,她对自己说:“得好好活着,如果不活下去,这些人情债可怎么还?”

华坪县偏僻有贫困,即使学校建立来,也很少有老师愿意来教学。身体好一点,张桂梅便进入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

在教学期间,张桂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女孩读着读着不见了。

于是,她一家一家地去走访,给家长做思想工作,让辍学的女孩重新回到校园。

结果,家长一口回绝:

“女孩读书有啥用?还不如早点嫁人。”

“家里没钱,供不起!”

张桂梅心有不甘,凭啥女孩读书就无用,女孩读书可以救三代人!

于是,张桂每下定决心:“我要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就这样,张桂梅走上了“乞讨”之路。

走到公司里,领导一听马上摆手,“公益?不做不做”。张桂梅不肯走,保安就放狗出来咬她。

跑到大街上,张桂梅就眼巴巴地看着路人:“我想创办一所学校,您能不能支持一下,一块两块也成。”

运气好,还有人给个一块两块。运气不好,有人直接破口大骂:“好好的一个人,四肢健全,偏偏出来骗人。”

事情的转机是在新华社的一篇稿子,记者发现了她,把她的事迹见报。

2008年9月1日,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人士的支持下,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正式开学。

这所高中是全国第一所全免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免除一切费用。

从教学到督学,从筹款到管理,每件事张桂梅都亲历亲为。

她不喜欢称她的学生为贫困生,她叫她们“大山里的女孩”。

在华坪女中上学可不是一件轻松地事。天不亮起来上课,刷不完的题海,还有张桂梅时时刻刻盯在后面。

因为张桂梅的严厉,学生们有时候会偷偷地喊她“魔鬼”、“周扒皮”。

不过张桂梅并不在意,只要大山里的女孩,她们可以飞去北京、飞去上海、飞去武汉。

留给她的的却是各种病症,:骨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

在接受《面对面》采访的时候,主持人问她:“您觉得这辈的价值在哪儿?”

张桂梅:“我这辈子的价值,就是救了一代人。她们后面的路走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够了。”

她从黑暗中走来,却只为将火种带给别人。

唯有源头活水来

华坪县过去四八公里是富源县,这也是一个贫困县。

王龙羽一天之中最幸福的时候,就是看着幼儿园中的孩子们入睡。放学之后,他总是喜欢坐在教学楼前看一看星星。

王龙羽是富源县富村德胜幼儿园园长,贫困家庭的孩子入学全免,普通家庭的孩子学费也是全县最低。

园里的孩子有九成都是留守儿童,但是他们并不觉得孤单,这里有好朋友,还有最亲爱的“王爸爸”。

王龙羽出生于农民家庭,上大学的时候,为了3850元学费,家人从村头借村尾。

师范学校毕业后,王龙羽做过辅警,跑过群演,甚至当过保安。

日复一日地为生计奔波,反倒让他心中的“教师梦”越来越清晰。通过考试后,王龙羽到了一所公立学校任教。

明明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王龙羽却有点哭笑不得。

学校在大山里,电话不通,没有自来水,房子还是茅草屋。

不过最让王龙羽痛心的,还是孩子们接二连三地“失踪”。孩子们因为贫困,不得不早早出去打工。

那几夜,王龙羽脑海里反复放映着自己的求学之路。

然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工作,回来办学,办一所穷孩子也能上得起的学校,让这些孩子也能拥有一个好的起点。

“我要建一所公益型幼儿园,让每家的小孩都能上学。”

王龙羽的父母听了觉得他是在说玩笑话,朋友都劝他不要做。

村支书听了,嘬了两口旱烟,问他:“啥叫公益型幼儿园?”

他回答说:“就是不收钱!”

听罢,村长又嘬了两口旱烟,随后摆了摆手,让王龙羽先回去。

几天后,村支书给了一张名片给他。这是一家石料厂,老板愿意捐赠一批石料。

又过了几天,副书记赵留学拉来了砖头,村民念亚飞无偿捐献自己的3.5亩土地用于建设幼儿园,建筑工人愿意拿低工,还有村民自发来到工地建房子。

“只要是为娃娃,啥都值了!”

王龙羽要操心的可不只是建房子,那几年,为了筹款,他早就不记得自己吃了多少闭门羹,被多少人叫“乞丐”。

幸好,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

2016年,德胜幼儿园正式开始运营。

从孩子们的吃饭到个人卫生,从学习到未来的发展,王龙羽总是亲历亲为地为孩子们操办着。

他就一个心愿,孩子们能走出去,有尊严地走出这座大山。

随着越来越多好心人参与进来,王龙羽的幼儿园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好。

关于未来,王龙羽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也欢迎大家亲自去幼儿园,看一看孩子们,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他从黑暗中走来,拾起一地碎片只为孩子们编织成捕梦网。

大瑶山中的筑梦人

2015年的元宵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中校长莫振高正躺在病床上。

身体不太舒服,但是他心心念念却是学校里的孩子们。

他计划着让食堂为高三的学生们煮汤圆,要求每个人至少能吃上十个。还有督促学生们晒被子,春天要到了要好好晒被子。

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如愿返回学校。

3月9日,莫振高与世长辞。

六日后,以瑶山的风俗举行追思。那一天,都安县全县花圈被买断,群众自发为莫振高送行,队伍绵延数百米。

为什么莫振高值得如此敬意?

1975年,莫振高出生于都安。出生后不久,父母因事故双亡。

一路跌跌撞撞长大成人,莫振高知道教育对贫苦人家的孩子有多重要。

于是,从广西民族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在都安高中做一名老师。

老校长逝世后,莫振高接过都安中学,此时的都安高中只有三座矮矮的教学楼。

他要在他手里改变这所高中,改变瑶族孩子们的命运。

穷人家的孩子除了穷,还有一身傲骨。

所以,一到开学总有些孩子无声无息地“消失”。

于是,一到开学,莫振高就在校门口开辟一个小房间。

“有困难,找莫振高”、“你先读书,其他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莫振高也只是一个普通老师,于是,他只能去跟企业、跟公司“化缘”。

学生们喜欢叫莫振高“莫爸爸”。

都安高中的广播就是莫振高和学生们沟通的窗口。

天放晴了,记得晒被子;天冷了,注意保暖;下雨了,食堂准备了姜汤;过节了,食堂加餐了。

他好似不会累,总会在学生最需要帮助时出现。

黄春茜考上大学后没有欣喜,只有为学费而殚精竭力。当她选择放弃时,莫振高赶到她的家中,塞了一千块给她。

除此以外,还有陆晓兰、蓝程、韦景煜、黄安添······

莫振高任职期间,共筹集善款3000万元,该款项全部用于学校建设和资助学生,共有1.8万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在他的努力下,都安高中升学率连连攀升,一本率一度达到72.3%,每年都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甚至成了广西省的示范高中。

也因此,当地教育局看中莫振高的能力请他去任职。

莫振高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我走了,娃娃们怎么办?”

这一留,就是一辈子。

得知莫振高去世的消息以后,教学楼熄灯三分钟,都安高中全体师生为他默哀三分钟。

随后,他们又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

“考上大学就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他逝去了,但是留在人间的火种依旧发着光。

张桂梅、王龙羽、莫振高是真的傻吗?

如果你认真去观察,你会发现他们的眼睛里是会发光的,那是快乐的、幸福的、满足的眼神。

这种“傻”换一个词就是希望。

他们从黑暗中走来,踏过泥泞,忍过风霜。他们见过苦难,记住了它,并改变了它。

他们不会逝去,会有人思念,会有人记挂。

愿我们都能如他们一般,哭着降临,笑着走向永恒。

. END .

【文|莫林 】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1981年一名中学生发现奇怪印章,26个面,其主人一家影响百年历史

81192坠机20周年,王伟生前绝笔信曝光,真相让全网泪目

互动长卷“最后,他说” 向警予:坚强背后的柔软 舍己只为“儿女”享自由

中国共产党是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党

中国共产党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

中国网制作“献礼建党百年”融媒体互动长卷

《最后,他说——英雄党员的生命留言》

向您讲述

不同年代英雄党员的故事 听听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 感人肺腑、振聋发聩凝聚传承不息的精神力量 本期人物:“巾帼英雄”向警予 点击下图 揭开英雄故事长卷 ↓↓↓

坚强背后的柔软 舍己只为“儿女”享自由

1895年的金秋9月,向警予出生在湖南省溆浦县的一个商人家庭。

那时,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思想开明的父亲从小让她接受教育,她自幼便萌芽了追求新思想的理念。她向往成为“花木兰”。

长大后,她曾创办过新型学校,带领过抵制日货,还留过学。在法国时的她梳着一头齐耳短发,英姿飒爽,与蔡和森谈了一场自由恋爱。1920年5月两人在法国举行了一场朴素的婚礼,没有婚纱、鲜花、钻戒,只有一本《资本论》象征着他们的共同信念。后来,便有了被称为“向蔡同盟”结晶的一双儿女:蔡妮、蔡博。

1922年,“海归”向警予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入了革命事业与妇女运动之中。毛泽东评价向警予,“是我们党唯一的女创始人。”

在那个封建保守的年代,她大胆地提出了“男女社交自由”“结婚离婚自由”“男女工资平等”“女子应有遗产承继权”,等等等等。此时,她已越来越像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她”。

然而,由于叛徒的出卖,1928年3月20日,向警予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她始终慷慷慨慨。但在静静的深夜里,她也会牵挂起一双年幼的儿女,一边亲吻着与他们唯一的合影,一边含泪呢喃:“妮妮、博博,妈妈叫你们呢,听见了吗?”她哼着留给两个孩子最后的儿歌:“希望你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

5月1日,恼羞成怒的敌人决定在工人阶级的节日这天,将向警予送上刑场。赴刑场路上,她沿途高喊口号,奋力做最后演讲,宪兵慌了,残暴地将碎石塞进她的嘴里,用皮带缚住她的双颊,血从她的嘴角流出。向警予英勇就义,时年33岁。

为了让未来的“儿女们”都能生活在平等自由的社会里,向警予抛下个人的幸福,用生命追求着理想与光明。她牺牲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信仰让她更加美丽!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薛立胜

监 制:戴 凡

制片人:杨 丹

总策划:宋若冰、陶一辉

编 导:白玥

美术设计:司诚

美 术:司诚、白玥

动画效果:谢冬健

剪 辑:白玥

配 音:柳亚鹏、吴婧

出品单位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家/都/在/看

互动长卷“最后,他说”丨王继才:一生一事,守岛32载

互动长卷“最后,他说”丨王孝和:微笑面对死刑判决 三封遗书背后的铁血柔情

互动长卷丨最后,他说——“海空卫士”王伟

主编:刘倩

本期责编:陈冰然

本期校对:牛慧颖

相关问答

描写人物品质好的二字词语40个_作业帮

[最佳回答]清白公正凛然正直无私刚正克己奉公负重奉公忠心忠贞谦虚谨慎廉洁毅然决然豁达大度乐观坦白舍己勤奋刻苦认真专注钻研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