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之美食家老饕

“老饕”俗称“吃客”,又叫“老馋嘴”。苏东坡坦率得很,曾以优美而风趣的文笔写过一篇《老饕赋》,以“老饕”自居,渴望吃到由“庖丁鼓刀,易牙烹熬”而制作出来的佳肴,以饱口福。

其实,古时的“老饕”,就是现在所说的“美食家”或“知味者”。他们不仅会吃,而且懂吃。要成为“老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有颇多的钱保证他去品尝名馔佳肴;二、有相当多的机会接触到各地的名馔佳肴;三、有较高的烹饪修养,能品评多类名馔佳肴。苏东坡曾在十五个州郡任职,尝遍天下美食。他在《老饕赋》中说:要吃猪后颈那块嫩肉,要尝重阳节螃蟹的两支大螯;要品用蜂蜜浸渍熟透的樱桃,要食用杏仁奶酪蒸煮肥美的羊羔。最妙的是,蛤土蟆丰熟喷上一点料酒,在生肥蟹上浇少许红糟···.··他曾经美美地品尝过扬州的“醉鱼”、“醉蟹”,安徽的“春盘”,广东的“花鸡粥”、“密唧”,吴地的“脍缕薄欲飞”的炒肉片,“蝤蛑”、“鲴鱼”,山东的“鲍鱼”,四川的“江豚”等等山珍海味。他还擅长烹调,“东坡肉”便是他的绝招。他自封“老饕”,当之无愧,“自笑平生为口忙”,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陆游也是一位不亚于苏东坡的“老饕”。他的谈吃的名篇《醉中歌》可与《老饕赋》媲美。他也坦率地宣称:“吾少贫贱真腥儒,贪食嗜味老不除。”诗中列举了许多南宋名菜:炖牛尾、烧山猫、卤黄雀、糟白鹅、糖醉蟹等等。读读陆游的饮馔诗,到处可以看到他对当时吴中、西蜀等地佳肴美馔的赞美:“清酒如露鲊如花”,“鲈肥菰脆调羹美”,“唐安薏末向如玉,汉嘉栮脯美胜肉”。所谓“鲊如花”,据《清异录》载:“吴越有一种“玲珑牡丹鲊”,以鱼叶斗成牡丹状,既熟,出盎中,微红如初开牡丹。”这道名菜构思巧妙,制作精细,色彩形状尤美,无怪乎陆游要赞不绝口了。陆游同样擅长烹饪,他自诩:“今日山翁自治厨,嘉肴不似出贫居。”他亲自制作的“金齑玉鲙”就很有名。

古代第一号大“老饕”要算自称“通天神狐”的清代学者、诗人袁枚了。他的官做得不大,仅“七品”而已,然而他却是当时不少官宦人家的“座上宾”,尝遍官府名馔和贵家珍馐。他的超群不凡的烹饪鉴赏能力,无疑与他饱览群书、学识渊博有关。他曾经说过:“若夫《说郛》所载饮食之书三十余种,眉公笠翁亦有陈言,曾亲试之,皆阏于鼻而蜇于口,大半陋儒附会,吾无取焉。”他在茶余酒后,寄情翰墨,以的烹饪技艺的独到见地,写成了烹饪研究专著《随园食单》,在我国古典烹调理论上树起了一块丰碑。

袁枚为了享受美食,家聘名厨掌勺。他的得意家厨王小余的厨艺,深得袁枚的赞赏。他享了这位家厨的十年口福,因此在王小余死后,每当进餐之时,常常思念不已,甚至“为之泣”。为了“以永其人”,袁枚特地写了篇《府者王小余传》,谈及这位高厨的超凡技艺,说食客品享到他做的佳肴时,恨不得连盛菜的盘子都想一口吞了下去。

袁枚不仅仅是个享尽口福的美食家,而且是个高明的烹饪理论家,他在选料、拼配、调味、烹制方面都有独到的研究。当时不少显赫的官宦人家,以自己家中的珍馐名菜能得到袁枚的认可为荣,因此纷纷请他赴宴品评,借此光耀门庭。

“食指大动”与“染指于鼎”,舌尖上闹出了人命

“染指于鼎”与“食指大动”,这两个成语都是出自于一件事情。起因一锅王八汤,事前公子宋在公子家面前卖弄“食指大动”的特异功能;事中郑灵公戏弄公子宋不给其王八汤喝,公子宋伸手指于郑灵公鼎里的举动做回击;事后公子宋杀了郑灵公。这正是舌尖上闹出了人命。

染指于鼎,原来就是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的意思,后来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食指大动,原指有美味可食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这两个成语都是在公子宋、公子家与郑灵公之间发生的,出自于《左传·宣公四年》。

郑灵公继位之初,楚国送了一只千年的鼋作为礼物,俗称就是一只大王八。郑灵公见足足有百十余斤重,很高兴,决定让厨子将大王八煮了,借此大宴群臣,以庆祝继位将近一周年大喜日子。

这一天,公子宋、公子家两人在上朝的路上闲聊。公子宋的食指突然动了一下,按照往常的经验,他乐呵呵地对公子家说:“之前只要是我的这个指头动,必然会有好东西来饱口福,看来今天我们要大餐一顿了。”公子宋的话果然灵验,等他们到了朝堂,郑灵公正在命令人将楚国送他的大王八做成的王八汤,分盛给各位大臣。

公子家对公子宋哈哈一笑,并树起大母指,佩服公子宋的预测。郑灵公不知道两位大臣为何大笑,再看公子家的大拇指在晃,以为在赞美自己,便问他们大笑的原因。公子家便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的始末告知郑灵公,不承想远远超出了郑灵公的预期,而且赞的是公子宋,与自己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郑灵公,本来人就是心胸狭窄,爱虚荣,再一个就是刚上台,急需树立个人权威。怎么着还不公子宋!我让你显摆呈能,今天就要杀一下你的显摆,看我一国之君的权威。郑灵公召见的群臣每人都分到了王八汤,唯独没有给公子宋。这明显是让公子宋在众臣面前的难看。

公子宋贵族出身,怎吃得消如此的污辱。他的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红,一会儿白,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郑灵公看了却暗自得意,心想:你不是说你食指动就能吃到好东西吗?你不是说你是腰试不爽吗?今天我就偏不让你如愿,让你丢足脸。郑国的老大是我,我才是绝对的至高无上。

公子宋也不是好惹的主。郑灵公你在众位大臣面前如此不给我面子,公子宋怒火中烧。他走到郑灵公面前,将手指头插进郑灵公的王八汤里,然后放到嘴里吮了一下,大摇大摆地走了。留给满朝大臣的是惊讶,弄得郑灵公更是下不了台。

这件事,在事前和事中,如果到此打住,倒是件挺幽默诙谐的事情,其乐融融。众所周知,郑灵公的“灵”字是死后的谥号,谥号中不好的字,如历史上的晋灵公、楚灵王、秦灵公等九人,没一个好东西,全部是无恶不作的坏家伙。没有打住,郑灵公没有住手,公子宋也没有住手,坏的是事后。其实,公子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手插郑灵公的王八汤里,应该算是摆平了。但他两人算是对上眼了。

郑灵公怒了,堂堂一国君主被一个大臣这样打了脸,所以他扬言要杀了公子宋。公子宋也怒了,他回家之后,怒气怎么也按捺不住,最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这样的君主不要也罢,干脆杀了算。双方不省事的家伙都怒了,鹿死谁手,就看谁的心更黑了。

春秋时代,虽然礼崩乐坏,犯上作乱还是大逆不道的,属于大罪。公子宋不是一般人,作为臣子,人单势薄,那就必须找同伙,搞统一战线。经过深思熟虑的公子宋,决定拉当事人公子家下水。他威胁公子家说:“如果你不同意,我就到君主面前去告你的黑状,说是你要杀君。”

这一种“恶人先告状”的方式,还是挺管用的。公子家不从,是跳进黄河也洗不干净。再说郑灵公的德行是“宁可错系百,不可放过一个”的多疑性格,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的。现在摊上了公子宋这个无赖流氓,又有什么办法呢!再一个就是侥幸的话,如果与公子宋铤而走险,说不定能成就大事。万般无奈之下,公子家跟随公子宋反了。

说来也巧,可怜的郑灵公,继位不到一年,还真的被公子宋给杀了。这在其他的八位“灵”字君主中,死得是比较搞笑的,坏事还没有做绝,便亡命于一锅王八汤引起的血案之中。世上事,凡可怜的人必有可恨之处,心胸狭窄的郑灵公,干嘛要在小事发怒,权威也不是在发威发怒上建立起来的,还扬言要杀人……

公子宋和公子家的下场和结局,不知如何!但他们围绕一锅王八汤,创出的“染指于鼎”和“食指大动”经典故事,也算是公子宋与郑灵公二位活宝,在舌尖上留下的“精神”遗产了。俗话说:世上无小事,成败得失在细节。古人云:君子以细行律身。贵在平时点滴小事之中。(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相关问答

世上最好玩的是什么?

这问题有点笼统,因为个人兴趣不同,所以好玩的事物也不同。但要加点急转弯色彩的话,我有个答案肯定最贴切不过,那就是【童年】。童年纯粹的,似乎一切都是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