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戒酒一个月”(dry January)已近尾声,苏茜·登特(Susie Dent)回首探索了酒精与英语语言间悠久而丰富的联系。“新年戒酒一个月”即将结束,各地那些暂时滴酒不沾的人马上又将开始豪饮暴饮了。“booze”(暴饮) 这个词似乎源于某种含糊不清的发音,带着些许沉沦堕落的痛饮意味。它听起来还很现代。但实际上,这个词是五个世纪前由荷兰单词“buizen”转变而来的,用于形容饮酒过量。它最早的运用是在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粗鲁的接待》(Jack Drum's Entertainment,习惯用语,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撵走不受欢迎的客人)和金句“你需要暴饮”(You must needs bouze)中——那些在一月份坚持只喝水的人恐怕都会对这个金句拍手称赞。
“Booze”曾是犯罪圈子里很流行的一句黑话,或许正是这个因素赋予了它今日的反叛色彩。英语为造出酒精方面的词汇努力了好几个世纪,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Alcohol(酒精)这个词的历史有800年之久,取自西班牙和阿拉伯的结合词“al-kuhol”,意为“kuhl”(黑色眼影粉)——在任何一个化妆柜台都能见到它。这个词语最早用于指代炼金术士们在蒸馏过程中获取的粉剂或精华,其中包括抹脸用的软膏和蒸馏烈酒。
从那以后,我们就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个词的影响。一千多年里,烈酒供应商为酒发明了几百个新词。以前的酒徒常去当地的酒吧,“勒欣顿的童床”(The Lushington crib)、“醉酒之店”(shicker shop)、“狂饮大厅”(fuddle-cabs hall),品尝酒吧老板推出的美酒——如诱人的“龙头骑士酒”。
骑士酒调制酒的词汇则更加丰富,名字从委婉的“老虎之乳”(tiger's milk)到露骨性暗示的“把我脱光”(strip-me-naked)。除了这些词,英语中形容醉酒状态词语有3000个,如ramsquaddled(酩酊大醉)、obfusticated(迷醉)、tight as a tick(喝得烂醉)等等。你会发现,英语俚语中比形容醉酒的词语出现次数还多的,只有形容金钱和性的词语。
在如此丰富的词汇量面前,人们更难做到一整个月都不沾酒。而那些成功抵制住了诱惑的人,几个星期内都避免了酗酒(crapulent)、醉酒(cropsick)、喝到吐(wamble cropped)的难受,也算聊以慰藉。(这三个词都是用于形容疯狂宿醉者的绝佳词语。)
过去,酒徒们会吃蟹骨和醋等灵丹妙药,挽救醉酒后的清晨。而富裕些的人则会在豪饮前,往杯子里丢上一块紫水晶(amethyst)用于解酒。紫水晶一词源于古希腊语中的“amethustos”,意为不会喝醉。希腊人认为这种石头中含有防止人醉酒的魔力物质。
在那个年代,拔下“(咬你的)狗头上的一根毛”(hair of the dog (that it you))完全可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中世纪时,被野狗咬了的人会追赶这只狗,拔下它头上的一根毛。人们认为,将膏药和着这根毛贴用能大大缓解酒后头痛,德国人将这种感觉称为Katzenjammer(酒后难受),在这个词语中,酒徒的呻吟被比作猫的凄惨哀号。(Kat是猫的意思,Jammer是悲痛的意思。)很有可能毒药(poison)一词就植根于拉丁词“potare”,意思正是喝酒。
烂醉如泥(Drunk as a thrush)
美国的一个小镇曾发起戒酒运动,镇上的人都必须信奉“戒酒主义”(tee-totallism),前缀tee的使用意在加重字母“T”的发音。当时发誓戒酒的人声称即使酒瘾难熬,也不会破戒,宁愿爬到卖水车(water wagon)上喝水。于是,on the wagon(上水车)就等于“戒酒”了。
这个想法立马传到了英国,这个戒酒主义的理性感与“烂醉如泥”(drunk as a lord)的兴奋感正在激烈斗争的国度。“Drunk as a lord”这个表述源于17世纪,与粗话“bloody”紧密相关。人们认为,这句脏话伴随着那个时代纨绔子弟(bloods)和贵族流氓的产生而产生。当时,“bloody drunk”就相当于“drunk as a blood”,换句话说,就是醉得像个纨绔子弟一样。通常来说,这些纨绔子弟们喝醉后最爱做的就是将整个小镇涂成红色。沃特福德的侯爵和他的一群友人发起了抵制红色颜料的运动。于是,位于英国东中部城市莱斯特(Leicester)附近的小镇美尔顿莫布雷(Melton Mowbray)的酒库诞生了一个关于醉酒的新词:痛饮狂欢(paint the town red)。
参与“新年戒酒一个月”活动的人避免了醉酒后的晕晕乎乎,但对于他们那极爱隐喻的舌头来说,要做到不提酒可就难了。因为自从他们开始喝酒起,与喝酒有关的海量词语就始终一路相随。例如形容词“bridal”(婚礼的),它最初的样子是“bride-ale”(新娘的啤酒),可用于形容一场酒水丰盛的婚宴。再比如,“small beer”是一种酒精含量很低的啤酒。在水资源被严重污染时,老老少少都爱喝这种酒,觉得喝它比喝水还安全。
今日,我们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嘲讽(lampoon)政客,而“lampoon”这个词同样也植根于狂饮。在法语中,“Lampoons!”的意思就是“让我们喝起来吧!”,作为一句劝酒词,鼓励饮酒狂欢者举起酒杯,再唱上一两首歌。由于那些歌大多具有嘲笑和讽刺的意味,这个词的现代意思就产生了。Lampooning和carousing(痛饮)的意思相近,我们知道,carouse一词源于德语中的“gar aus trinken”,意为把瓶底的酒都喝光。
这个3000词的清单中还有更令人惊讶的词呢! 进入二月后的这些天,我们可能都喝得酩酊大醉(pissed as a newt),但罗马人选择的意象则不是蝾螈(newt),而是画眉鸟(drunk as a thrush)。因为画眉鸟在葡萄园里尽情享受过发酵的葡萄后,往往晕头转向,连站都站不稳。不过,奇怪的是,英语单词“sturdy”居然来自于拉丁词“turdus”,也就是英语中的thrush。在13世纪,如果评价一个人“sturdy”,就是说ta粗枝大叶,或者像只醉鸟一样看到酒就挪不开步子,与今义完全不同。
鸟儿会喝得摇摇晃晃(groggy),蝾螈会,甚至连受过教育的贵族也会:这种魔力看起来势不可挡。如果你是一名以爱喝朗姆酒著名的水手,那就更不用说了。正好,“groggy”一词也在漂洋大海上产生,这还多亏了海军舰队司令爱德华·弗农(Edward Vernon)。由于他的厚大衣是由粗布(grogram)制造,他便得到了一个“Old Grog”的绰号。此绰号还有另一个来由。弗农下令让水手们在供给的朗姆酒中兑水稀释,让大家都很不满。(grog还有掺水烈酒的意思。)他当然不会赞成在水手俚语中出现的与他有关的两个表述。
在法兰西斯·格罗斯(Francis Grose)1785版的《俗话词典》中,一位某海峡的海军将领被定义为“一个吐到对面坐着的人的膝盖上的醉鬼”。(更坏的是,那片海区的副海军将领被称作“尿到同伴桌底鞋子里的醉鬼”。)或许,那些喜欢乱扔啤酒瓶、往酒里加调味料的人一开始就被称作酒徒(tosspot)也是事出有因的。
无论是“tosspot”还是“hydropot”,英语中要学的还多着呢。二月份,当觥筹交错,酒沫四溢,当诱人的红色又强势回归时,别忘了带上你的紫水晶。
【附】当你喝多了,会怎么说?
I feel a little tipsy.
I'm slightly drunk.
我觉得有点儿醉了。
I'm loaded. (I'm wasted.)
我喝得酩酊大醉。
I'm a heavy drinker.
我的酒量大。
I drank too much.
我喝得太多了。
I feel a little tipsy. (I'm slightly drunk.)
我觉得有点儿醉了。
编译:王璐瑶
审校:黄洁梅
编辑:钦君
英来源:BBC
翻吧·与你一起学翻译
微信号:translationtip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翻吧
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以酒为伴,留下了许多与酒相关的诗词佳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与醉酒紧密相关的词语——“酩酊大醉”。不过,在开始之前,咱们得先把这个词语的读音纠正一下,它可不是读作“míng dīng”,而是应该读什么?
“酩酊大醉”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人醉酒后的状态。其中,“酩酊”二字,各有来历。先说“酩”,这个字是个形声字,由“酉”和“名”组成。
你看,“酉”这个字,在古代它的字形就像一个酒坛子,最早就是代表“酒”的意思。后来,“酉”被拿去表示天干地支了,于是人们又创造了新的“酒”字。所以,每当我们读到“酩”这个字时,不妨想象一下那个装满琼浆玉液的酒坛,是不是感觉酒香都扑鼻而来了呢?
再来说说“酊”这个字,它可是个多音字哦。读作“dīng”时,它指的是医药上用酒精和药物配制而成的液剂,比如我们常听说的碘酊。但是,当它读作“dǐng”时,就常常和“酩”字结伴而行,一起形容那种醉到极点的状态。所以“酩酊”正确读音是mǐng dǐnɡ。
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都以“酩酊”来形容自己的醉酒状态。比如诗仙李白,他就曾写下“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的诗句,意思是他喝酒喝到酩酊大醉,连山简公都比不上他。这里的“酩酊”,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李白醉酒后的豪放不羁。
再来看诗鬼李贺的诗句:“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奉劝你们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因为就算你们想祭奠酒鬼刘伶,他的坟上也无酒可洒了!这里的“酩酊醉”,既表达了一种放纵饮酒的态度,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不仅如此,“酩酊大醉”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也依然被广泛使用。比如,在朋友聚会上,如果有人喝得不省人事,我们就可以说他“酩酊大醉”了。这样的描述,既生动形象,又带有一种调侃和轻松的气氛。
当然啦,虽然“酩酊大醉”听起来很豪爽,但我们还是要提醒大家:饮酒需节制,切勿贪杯哦!毕竟,小酌怡情,大饮可就伤身了。
现在,你是不是对“酩酊大醉”这个词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下次在酒桌上,如果有人问你“酩酊”怎么读,你可千万不要读错了哦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微醺:稍有醉意.酩酊:形容醉得很厉害烂醉:沉醉;酩酊大醉有爱酒之人将饮酒分为七级:酣然、陶然、微醉、小醉、大醉、沉醉和泥醉.微醺:稍有醉意.酩...
[最佳回答]酩酊大醉近义词:烂醉如泥、酩酊烂醉酩酊:沉醉的样子.形容醉得很厉害.
喝到量了。雅称就是好一点的称呼,对于喝酒来说,喝醉了的状态是一样的,但叫法不一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喝醉了是中性称呼,喝傻了喝多了,喝的烂醉如泥是骂人...
形容一个形容喝醉了的成语有如痴如醉、酩酊大醉、烂醉如泥、酒言酒语、如醉初醒。1、如痴如醉【rúchīrúzuì】: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造句:他对绘画...
1、烂醉如泥:汉语成语,拼音:lànzuìrúní,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2、酩酊大醉,汉语成语,拼音是mǐngdǐngdàzuì,释义是形容...
1、酩酊大醉[mǐngdǐngdàzuì]释义:酩酊:沉醉的样子。形容醉得很厉害。造句:他发觉他的合股人很不近人情,他经常喝得酩酊大醉,而且在喝醉的时候脾...
喝醉,醉酒。嘴里。嘴边。嘴唇。喝醉,醉酒。嘴里。嘴边。嘴唇。
命令);沉酣入迷;爱好,如醉心。在现代汉语应用中,“醉”的用法...在现代汉语应用中,“醉”的用法一般是指酒醉,如酩酊大醉;在古文中“醉”也用作用酒泡制的,...
烂醉如泥[lànzuìrúní]释义: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酩酊大醉[mǐngdǐngdàzuì]释义:酩酊:沉醉的样子。形容醉得很厉害...
[最佳回答]《如梦令》李清照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沉醉”二字:有两种意思1、喝醉2、陶醉.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