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话题#那些不像成语的成语# 上了热搜,那些从来没见过的成语突然全都冒了出来,评论区可谓是炸开了锅。
看到这些奇葩成语,网友们纷纷表示:“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甚至还有人感慨:“要是语文课能讲这些内容,那我绝对不会偏科。”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但是,许多“不像成语的成语”却混迹其中。你以为是臭词滥用的辣眼搭配,竟然都有典故可寻。
▼
酒店猛狗
从字面意思看,难道就是“酒店门口拴着一条猛狗”?没想到这则成语,就是这么易于脑补。
《酒店猛狗》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从前有一个卖酒的人,他使用的器皿很清洁,挂出的招牌又醒目,但是生意总是不好,酒常常因为卖不出去而发酸。
他向附近邻里询问原因,邻居说:“您家里养的那条狗实在是太凶了。别人拿着酒器来店里买酒,这狗就迎上来咬,谁还敢来你这买酒啊?”
哎!做生意还在店里搞一条恶犬,别说卖不出去东西,真要给人家咬伤了,赔得起吗?
于是,作者晏婴感慨:
“ 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
那些专权的人就是国家的猛狗,有治国学说和方法的贤人求见国君,但把持权力的大臣迎上去诽谤他们,这些就是国家的猛狗啊!
晏婴
▼
蛤蟆夜哭
这个成语,让人浮想联翩,难道是蛤蟆在大半夜里哭吗?没想到瞎猫碰上死耗子,还真蒙对了!
“蛤蟆夜哭”出自《艾子杂说》 ,相传是大学士苏东坡所撰。艾子乘船在大海中航行,晚上停泊在一个海岛上,半夜听见水底下有人哭,又好像有人在说话。
一个声音说:“昨天龙王下了一道命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斩首。我是鼍(tuo二声,扬子鳄)呀,怕被杀头才哭。而你是蛤蟆,又没有尾巴,为啥也哭个不停呢?”
另一个声音说:“我现在是没有尾巴,万一龙王追究我当蝌蚪的事情呢!”
又是一个“长得不正经”却阐述“正经道理”的成语,比喻毫无根据地诬陷别人。 要想找一个人的差错,总可以找到理由。但它带来的却是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
一龙一猪
简单粗暴地猜,“一龙一猪”指的就是一条龙和一头猪呗!
这个典故来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符读书城南》。 韩愈给儿子韩符写一首诗勉励他用功读书:“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有两户人家各生了一个儿子,长相十分相似,经常在一块儿玩耍,到了12岁左右,渐渐发现他们有了差异。30岁时一个有了成就像呼风唤雨的龙,一个却像蠢笨无能的猪,简直是天壤之别。
后来韩愈问韩符:“你到底是想成为呼风唤雨的龙还是蠢笨无能的猪?”韩符听后用功读书,成了有用之人。
韩愈
这个成语也未免太扎心。同胞手足,要真是因为不够聪明好学就被父母说是蠢猪,还被迫跟“龙族”兄弟比较,那才真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
博士买驴
看到这,你大概已经猜到了吧!就是一个博士去买驴了呗!
这个成语出自大名鼎鼎的《颜氏家训》 :说当时有个博士(古代官职名),满肚子都是经文。他非常欣赏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头驴子死了,就到市场上去买。双方讲好价后,博士要卖驴的写一份凭据。卖驴的表示自己不识字,请博士代写,写完后,博士就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卖驴的听后,不解地问:"先生写了满满三张纸,怎么连个驴字也没有呀?”旁观的人听了,都哄笑起来:“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
原以为是找到了展示的舞台,没想到妥妥地演绎了翻车现场,博士也不灵光了。
▼
莼 羹鲈脍
这个成语一看就不简单,必定是美味。莼羹代表莼菜羹,鲈脍代表鲈鱼脍。成语典出《晋书·张翰传》。
晋代有一个人叫张翰,在洛阳任齐王司马炯的属官。一年秋天,张翰在洛阳感受秋风阵阵,突然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绪,他想起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更觉得乡情无法排遣,自然自语地说:
“ 既然故乡如此值得留恋,我又何必定要跑到几千里之外,做这一个受拘束的官儿,去博取什么名位呢?”
后人用“莼羹鲈脍”来形容人不追求名利,凡事顺乎自然。或用以形容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看起来是说美食,实际是在赞美人。
▼
余桃啗君
成语中,还有许多借物喻人的典故,就比如“余桃 啗 君”,出自《韩非子·说难》。
战国时期,卫灵公有一位大臣叫弥子瑕,很受宠。一天深夜,弥子瑕得知母亲生病,就私自驾驶卫灵公的车回家探望,卫灵公知道后,没有按当时的律法砍其双足,还夸他有孝心。
又一次,弥子瑕与卫君游桃园,弥子瑕尝了一个桃子很甜,于是就让卫灵公也吃,卫君不但没有生气,还夸他心中有君王。
多年过去,弥子瑕逐渐失宠。一次,他因一件小事得罪国君,卫灵公竟提起当年马车和分桃的事:
“ 当初你偷驾我的马车,狂妄之极;又让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该当何罪?”
弥子瑕与卫灵公
所谓“伴君如伴虎”,标准都是君王来定,是否遵循标准行事却是由君王的爱憎来决定。弥子瑕的做法没有改变,变的是人心,也是凄凉。
▼
空心汤圆
空心汤圆是上海的一道小吃,没想到摇身一变,也能成为成语。多数成语都是出自于古代汉语典籍,当然,还有一部分成语是出自现代文学中。
茅盾《“九一八”周年》:“华盛顿也许要来‘周年’:重申《九国条约》,再给高等华人空心汤圆。”叶圣陶在《外国旗》中也曾用过这个词语:“他等了半天,末了吃了个空心汤圆。”
根据语境我们可以判断,空心汤圆是指“指徒有虚名,并无实利可图的东西。” 在茅盾文章的用语中,这一词也指代不能实现的诺言。
▼
药店飞龙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药店里的药太神奇,连龙都飞进来了吗?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乐府《读曲歌》:
“ 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
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 ”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垂柳》一诗中也曾提到:
“ 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
这两首诗都是表达了因思念而导致日渐消瘦的状态,飞龙指的是中药龙骨。形容自己瘦骨嶙峋时,也别只会用“皮包骨头”,不妨沾点仙气,说自己是“药店飞龙”。
▼
惨绿少年
乍一听,“少年”?“惨绿”?怎么听起来有点不对劲儿?
潘孟阳是唐朝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他因为父亲的关系当上户部侍郎后,母亲开始担忧,觉得他才干不够,身居户部侍郎之位早晚要有灾祸。潘孟阳却不服气。
于是,母亲就让潘孟阳请同僚来家里吃饭,自己偷偷观察这些人,对一位绿衣少年印象深刻,于是询问"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就是问,坐在最后穿绿衣服的少年是谁。
潘孟阳回答,此人是补阙杜黄裳。他的母亲感叹,此人器宇不凡,将来必然是“有名卿相”。后来,杜黄裳果然成为大唐宰相。
杜黄裳
“惨绿少年”语出唐代张固的《幽闲鼓吹》,本指身穿暗绿色衣服的少年,后用以指风度翩翩、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
原来,少年也没啥特殊的故事,就是碰巧在那一天穿了一件绿油油的衣服。
▼
冬日可爱
当下文艺小清新们对这句“冬日可爱,夏日可畏”都不陌生。原以为是网络文学发展而来的词语,没想到是有出处可寻的。
“冬日可爱”并不是说冬天很可爱,而是指某人的态度像冬天的太阳那样温和慈爱,值得别人喜爱。反之,“夏日可畏”也很好理解。
这两个成语都来自《左传·文公七年》。 鄷舒问贾季:“赵衰和赵盾这两个人,谁比较贤能?”贾季答:“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魏晋时期的杜预特别喜欢读《左传》,自称有《左传》癖。他读到这段的时候加上批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古人说话就是这么文雅,明明是在评论别人,却丝毫没有背后说人坏话的感觉。
▼
令人喷饭
去年有一期新闻联播在网上大火,主持人康辉在点评时说了一句:“荒唐得令人喷饭!” 顿时引来很多网友吐槽,用这么口水化的词是不是太随意了?
官方立马发文给大家科普了,“令人喷饭”是正儿八经的成语。它最早出自大文豪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而词义确实正如大家理解的那样,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笑到饭都喷出来,不得不说十分有画面感了!
这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成语,让我们不禁思考,到底什么是成语?什么样的词会被判定为“成语”呢?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数的成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还有一些成语来源于人们的口头故事。
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数量不计其数,就连这样奇葩的成语,也远不止这些。“女生外向”“蹇人上天”“东兔西乌”“吴牛喘月”“下马冯妇”“君子豹变”“冬烘先生”……
这些“不像成语的成语”,不仅是汉语言词汇中极具个性的组成部分,更饱含历史信息,也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但是文化的存在,不仅是为了仰望和纪念,我们更要将生活与其紧密相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的生活。此次“不像成语的成语”登上热搜,甚至引发了大家跟风“制造”成语,拥有了极高的讨论度,这何尝不是一个让成语重回大众语言习惯的契机呢?
现代社会不同于古代,若是张口闭口就是一串文绉绉的成语,也显得有些做作。而这些接地气的“奇葩”成语却拉近了我们与文化的距离,更容易使用和表达。
传承,只有广泛传播,才有机会继承。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多多关注这些有趣的成语,适当地将粗俗的白话换作成语,也能让你的语言更具魅力,更富有“中国味”。
这笔巨大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值得我们骄傲,更让我们中国的文化在现代信息科技传播中收益匪浅。
-END-
作者 | 巣小庞
责编 | 邓 茜
实习编辑 | 小童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
可发布于“读者·新语文”旗下各大媒体平台,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问答
【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文化水平低。【孤陋寡闻】——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才疏学浅】——疏:浅薄。才学不高,学...
[最佳回答]文盲
1.【胸无点墨】[xiōngwúdiǎnmò]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文化水平低。2.【孤陋寡闻】[gūlòuguǎwén]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最佳回答]请记住这个词,人们在未知的前方会有一些恐惧.你要做的就是每次有问题的时候,不要太担心.有人担心不是一件坏事,但过多的关注是一个路障的勇气.深呼...
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目不识丁: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空空如也:形容一无所有。不识之无:形容人不...
不辨菽麦解释: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
胸无点墨[xiōngwúdiǎnmò]生词本基本释义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贬义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
昏庸无能读音:hūnyōngwuneng释义:(形)糊涂而愚蠢。纸醉金迷读音:zhǐzuìjīnmí出处:宋·陶谷《清异录·居室》:“(痈医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焕...昏...
1.【胸无点墨】[xiōngwúdiǎnmò]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文化水平低。2.【孤陋寡闻】[gūlòuguǎwén]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
我们这里有一句土得掉渣的套话,可以用来形容和批评这种人。这句话就是:“你逼话超过了文化!”或:“逼话过比文化多!”后来干脆简化为:“逼话多!”...9、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