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字本义,及如何成为人君称谓

曾经写过一篇小文,说到 "皇""帝""王"等汉字的变迁,比较简略。

这里再详细讲讲"皇"字的演化。由此可窥见一段上古的历史。

《说文解字》对"皇"的解释是——

"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

这指的,是三皇五帝的三皇。

陆宗达先生说,许慎对皇字形体的分析是错误的。

汉字的训诂,"以形说义"是三种基本方法之第一种。字形的分析错了,对字义的解释就很可能出现偏差。

小篆的"皇"字,写如下——

小篆之前的西周金文,"皇"写如下——

甲骨文中,最初,未发现"皇"字,但有下面这个字——

唐兰先生说,这个字的右面一半,是"皇" 字的雏形。西周金文由此而来。

上个世纪前半叶,学者们还在"埋怨"金文"画蛇添足" ,把最早"皇" 字的下面"一竖",改为了"土"。

后来,形势就急转直下了。

随着甲骨文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不仅卜辞中有"皇" 字,而且,殷商青铜器铭文上也有。见下图——

还真不能责怪西周金文乱写,殷商金文的"皇"字,下面已经是"土"。

要说的是,甲骨文中的"皇" 字,皆用为形容词和副词,不见用于名词——就是说,甲骨文中的"皇" ,不指天皇也不是人皇,与权力毫无关系。

卜辞引用起来"打字儿"太麻烦,就不细说了。

《康熙字典》罗列了"皇"的三十多种含义。

那么,“皇”字的本义是什么呢?

清末民初有一个叫汪荣宝的学者,有很深的训诂学根底。他认为,"皇"的本义,是祭祀时戴的一种冠。

《礼记.王制》说:"有虞氏皇而祭,夏后氏收而祭,殷人冔(xū)而祭,周人冕而祭"。

皇、收、冔、冕,都指祭祀时戴的帽子。

《礼记》说,有虞氏的时候,祭祀戴"皇"这种帽子 。那就是很早了。这让人联想到印第安人那种原始部落时期头插羽毛的形象。原始社会是很可能的。

郑司农注曰:"皇,冕属也,画羽饰焉。"皇,是由羽毛装饰的帽子。

上古祭祀时,舞祭,是重要仪式之一。甲骨卜辞中,就记载了舞祭、求祭、奏祭、燎祭、烄(jiǎo)祭等多种祭祀仪式。

舞祭中,有一种"皇舞",即头戴羽毛装饰头冠的舞蹈。

《周礼.地官.舞师》说到了"皇舞",其曰——

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fú )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暵(hǎn)之事。

"舞帅",就是舞师。

郑司农说——

皇舞,蒙羽舞,书或为䍿(huáng)。

《周礼.春官.乐师》亦云——

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mào)舞,有干舞,有人舞。

郑玄注说——

故书皇作䍿。郑司农云,皇舞者,以羽冒覆头上,衣饰翡翠之羽。

郑司农为东汉大臣,官至大司农,名郑众,早于郑玄。称之为郑司农,一为与郑玄区别,二为与当时的一个叫郑众的太监相区别。

亦可知,"皇"的异体字为"䍿"。

其实,许慎在《说文》里,也收了"䍿"字。但他只口不提这个字和"皇"字的联系。段玉裁说,这是许慎按照他的老师贾逵的观点处理的,贾逵是当时的著名经学家,官拜侍中。

(一)从西周金文里,可以看到,"皇"字,基本作为"上帝"、"天王"、"天"、 "君"的形容词。

比如——

叔角父作朕皇考(《叔角父敦》)

毕鲜作皇族益公尊敦(《毕鲜敦》)

用作朕皇考龚叔(《颂鼎》)

辛中姬皇母作尊鼎(《辛中姬鼎》)

我佳司配皇天王(《宗周锺》)

如此的例证很多。

目前发现"皇"作为名词的只有一处,是人的名字——函皇父,见函皇父敦。

(二)从古籍看——

1,作形容词用。

作"天"的形容词"——

皇天改大邦殷之命。……皇天用训厥道。(《书.顾命》)

燕及皇天。(《诗.周颂》)

作"帝"的形容词——

有皇上帝,伊谁云憎。(《诗.小雅》)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诗.大雅》)

还有很多,作"后"、"祖"、"考"、"舅"、"姑"、"妣"等的形容词。

2,作副词——

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小人怨罟汝,则皇自敬德"。(《书.无逸》)

惟截截善谝言,……我皇多有之。(《书.泰誓》)

3,作动词——

先祖是皇。(《诗.小雅》)

继序其皇之。(《诗.周颂》)

目前发现古籍中"皇"作为名词的,也只有一处,是作为地名——《诗.大雅.公刘》中的"皇涧"。这个意思,肯定不是"皇家的谷涧"。

如此,可以看一下"皇"字含义变化的"轨迹"。

1,"皇"字的本义,是插羽毛的帽子。

2,这种帽子,在祭祀跳皇舞的时候戴。

3,这种帽子具体什么样呢?清代惠士奇说——

皇谓冠,即《文选.东京赋》所谓"冠华秉翟,列舞八佾"者,亦即《独断》之建华冠,饰以羽,若有虞氏之皇,故名曰皇,先郑所谓蒙羽舞者即此。

先郑,也是指郑司农。

4, "皇",是"以羽冒覆头上"。因此,"皇"有了"自上覆下"之意。

5,"夏"字,和"皇"唐模对转。而"夏"即为"厦","大殿也"。《汉书.胡建传》云:"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颜师古注曰:"室无四壁曰皇。"于是,"皇"又有了"广阔"的含义。《庄子.知北游》说:"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

6,"皇"有广阔之意,由此新造的字,如"鍠",表钟声悠远;"瑝",为玉声绵长;"隍",形容城池无水空旷。都与广阔有关。

许慎释"皇"为"大",是绕了一个大弯儿从这里来的。

"皇"是如何与天神及人君扯上关系,最后成为最高权力拥有者的称谓呢?

吕思勉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

然皇帝二名,虽出先秦之世,究为后起之说。古者一部族之主谓之君,为若干部族之共主者谓之王。尊至于王而止矣,不能更有所加也。天下归往谓之王,此特侈言之,实则各王一域,春秋吴楚并时称王其证。王与王之间,因彼此关系较疏,其上更无共主,自不能别有名称。战国之世,列国皆称王,关涉较多,强弱渐判,乃谋立更尊于王之号。 于是借天神之名而称之曰帝,齐秦并称东西帝,魏使辛垣衍说赵尊秦为帝是也。时人之见解如是,于是论古史者,亦于三王之前,更立五帝之号焉。夫尊至侔于天神,亦止矣,不能更有所加矣。然论古史者,犹不以是为已足也。乃不從尊卑着想,而从先后立义,据始王天下之义,造一皇字,而三皇之名立焉。皇王形异而声同,可知虽制殊文,实非二語也。

这段话说得太精彩。皇和帝,都是后起之说。原来的部族只称君;后来,若干部族的共主称王;再往上面就没有了。战国的时候,大家都称王,为了显示更厉害,齐国和秦国就借天神之名而自称帝。议论古史的人,在夏商周的三王之前,设立了五帝的称号;再往后,还不满足,又在五帝之前,以"始王天下"的名义,设立了三皇。

不管三皇五帝是否历史人物,他们的名号是这么产生的。吕老先生说的没错。

他说,"皇王形异而声同。可知虽制殊文,实非二语也",也讲得很对。现在江浙一带,"皇、王"读音不分,似很普遍。

"皇",具体什么时候成为天神人君称谓的呢?

战国。

最早以"皇"为天神的,是屈原。

《离骚》——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九章》的第一篇,为"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说到了西皇,还说到了东皇;东皇还是上皇。

《九章.桔颂》——

后皇嘉树,桔徕服兮。

这里又出了一个"后皇"。

大约当时,诸侯争相称帝。屈原看不下去,于是不称"上帝"改称"上皇",不称"后帝"而称"后皇"。

这可能也是屈原愤懑的原因之一。

"皇"之首次被用于人君,就是秦始皇了。

秦王嬴政削平六國,统一天下。他命丞相、御史等议帝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奏道——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秦王批道: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这是《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

同时,他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从此"皇"就成了封建帝王的位號了。

皇、帝、王、后,哪个级别高?轩辕黄帝就是皇帝,别被秦始皇骗了

自秦始皇以来,中国帝王多称皇帝。后来,皇简直成为一个代指,皇家、皇宫、皇室、皇袍、皇权等等。皇帝也彻底成为一个名词,帝王专用。

秦始皇的用意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开创者,自以为功劳比什么三皇五帝都厉害,就来个特殊的。 始,就是创始,开始。始皇帝看来确实是第一人了。

秦并天下之后,秦始皇下令丞相、御史们商议更改名号的事情,因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帝,是跑不了的,但叫什么帝,需要好好商量,所以要“议帝号”。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骑劫、廷尉李斯等这些大臣们的意见是:

1.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一统,这太厉害了,牛叉 plus,自古以来,没有人有这样的功劳,五帝都比不上。

所以,帝号需要比“五帝”厉害,比他们高级。

2.我们选最尊贵的,从古至今,天皇、地皇、泰皇并有,泰皇是最尊贵的,因为是人中之皇。

所以,咱就叫“泰皇”。 (就是人皇,不是泰国之皇)。

(按:根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人皇就是轩辕氏,即黄帝。)

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人皇九头,乘云四,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

自称“朕”,命为“制”(皇帝制曰的那个“制”),令为“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那个“诏”)。

这种提议提议原本是无可挑剔的。因为这是那些大臣和“博士”们商量出来的,可见“皇”最尊重,最高级。

他们把最高级的给了秦始皇。

但秦始皇不满意,大概是他觉得太俗气了,这不是跟三皇五帝没区别吗?

于是,他大笔一挥,把“泰皇”的“泰”划掉,把五帝的“帝”拿过来,凑在一起,就叫“皇帝”。

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著,就是显现、显扬。

皇,是形容功绩之煌煌、辉煌如火的,三皇就是如此,号之为皇者,煌煌人莫违也。佛也被称为“觉皇”。总之,是某一方面功绩最显著。

帝,是表示行为的,实际上就是缔造者的意思。秦之前的殷商之所以称“帝”,是因为帝可为人主代称,实际上也是天神。天神即上帝,人主为下帝,人和神共用同一个名号。

皇帝,就是伟大的、庄严的缔造者。

这级别高到天上去了,简直“噫吁嚱,危乎高哉”。

秦始皇的自大和野心,甚至看不起三皇五帝,不愿与他们并列,可见一斑。

但,这些称号,实际上古已有之,秦始皇的发明,不过是大杂烩、拉郎配!

皇、帝、王、后,级别最高的是哪个?

皇的级别最高。

其后是帝。

自古以来,三皇五帝并称。三皇之后,是五帝。

五帝之中,首推黄帝。

但实际上,黄帝,就是皇帝。

原本轩辕就是叫皇帝。

只不过,这个“皇”,是形容词。帝,才是其位号。

皇,只不过是拿来形容帝的程度,比如辉煌、伟大的缔造者,就是形容。

五帝本来都可通称“皇帝”。但这样一来就乱了,毕竟五个人呢,到底说得是谁?于是以土色改第一位为“黄帝”。

其他人也以此区分,按照方位安排。东方青帝,属木;南方赤帝,属火;北方黑帝,属水;西方白帝,属金。

这四位,加上中央属土的黄帝,就是“五帝”。

后来汉高帝刘邦做营销,搞什么“斩白蛇起义”,故事内容就是,刘邦是赤帝的儿子,斩了白帝的儿子(一条白蛇)。可以看到,刘邦属火(赤帝),克金(白帝)。还是很有道理的,策划做得很不错。

皇之后,才是帝。

以前的称号其实还不止这两种,还有后和王。

后,这个字人们往往以为以前是繁体字「後」,其实不然。古字中就是“后”,跟简体字没区别,它只拿来做称号用。

比如“皇后”,而不是“皇後”。

更古远的人物我们也熟悉,比如“后羿射日”中的“后羿”,人们往往以为这个人叫“后羿”。

其实,他就叫“羿”。后,是他的名号,读四声。

其实就是把“司”字照镜子,镜像中显示的就是“后”。司,我们知道有发号施令、主持某事的意思,比如“司令”。

所以,后这个字,体君,象人之形。因为发号施令要用“口”,所以,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

总体上说,发号者,就是君后。

后羿,就是他们那个部落里发号施令的人。是一个领导者。

但这称号很久远,而且其时部落并不大,部落联盟也不盛行。后来的三皇五帝,都算是融合部落,搞大部落的人,自然比后高级。

再后来,后,就不单独用了。

把这个称号给了女人,皇帝的正妻,就叫皇后。皇帝尊奉的母亲,就是太后。

所以,皇后,并不是住在后宫,所以才叫皇后。跟前后的后没关系,因为古代前后的后,就是“後”。

清嘉庆 木雕龙钮孝静皇后印玺

它是称号。皇,就是大、伟大、庄严,后,就是君的意思。

所以,皇后主六宫之政,有朝服,有玺印。

清代皇后朝服

宋皇后朝服衣冠

做简化字的时候,因为这个“后”,没人能用了,建国之后,不许成精,也不许称皇称帝,皇后的称呼也不需要了。可以叫“第一夫人”。

那么,这个字就没必要存在了。

所以,後、后合体,统统写成后。原来的意思失去了。

王的称呼却比较特殊。

并非天子就是皇帝,天子也并非一定就称为帝。

西周封建之时,王就是最高级别了。所以,周天子其实是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都是王。

他们只是“天下共主”,有点像“武林盟主”,反正大家都听周天子的。周天子的领地,是王国。不是帝国。

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学的就是这套。

周的这个称号,实际上是沿袭了殷商的称号。

殷商时代,领导者既称帝,也称王。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人们熟知的“纣王”,但实际上,纣王也就是“帝辛”。

殷人敬的是鬼神,所以,叫帝不算啥忌讳。

周人是敬天的,元首只是天之骄子,称天子,但不能称帝,上帝就是天,周人不敢僭越。只称王。

所以,周的天子都是王。

周武王画

周天子率领的诸侯,公侯伯子男,按等级称呼,通称“侯”,周天子有诸多的侯,所以,这些“侯”,叫“诸侯”。齐桓公、晋文公、秦襄公,都是诸侯,不敢称王。

但这是当时正统文化的认知,一般的蛮夷未必认。楚国就不管,楚国原来封的是子爵,也是诸侯。

到了楚君熊渠,他才不管你王不王的,我先称王,其后子孙为了藐视对抗周室,在楚武王时期第二次自立为王,以后的楚国君主,都称王。

当然了,其他的诸侯后来也都“僭越”,纷纷称王。

秦国称王还比较迟,商鞅变法的时候,是秦孝公,这还是诸侯的名号。但那时候,已经有三王,分别是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

其余的都是公侯,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

秦孝公的儿子上位时,秦已强大,开疆拓土,称王,秦惠文王是第一个秦国之王。

到了秦始皇,自然要比王高一级,荡平诸侯,兼并天下,怎么能称王呢?连帝号都不能满足他的。

但实际上,在秦国,觊觎帝号的,秦始皇并非第一人。秦始皇的太爷爷秦昭襄王,早就想称帝。

秦昭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撺掇齐湣王称帝。

秦昭襄王嬴稷,称西帝,齐湣王田地,称东帝。

齐王本来挺高兴,后来发现是大坑,然后自去帝号,联合诸侯,一起打秦国。秦昭襄王没办法,也去掉了帝号,又称回秦王。

他的梦想,他的重孙子秦始皇帮他实现了,而且比他的“帝”还高了一个级别。只不过,秦始皇作为“始皇帝”,梦想一二三四地传下去,“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终究没实现。

秦二世走后,秦公子子婴主持秦国,觉得秦国的遭遇是因为名号的原因,“皇帝”二字太惹眼,太遭恨。六国土地不要了,诸侯们拿去吧,还是做回王国的好。

所以,公子子婴上位后,并不称“皇帝”,而是秦王。他也是以秦王的身份,向刘邦投降的。

不过,后来的中国君主,都称皇帝。一直到清末。那些时候,它都是个名词。

按:以上引用,皆出自《史记》。

相关问答

【关于皇字的成语】作业帮

[最佳回答]含有“皇”字的所有成语:仓皇出逃仓皇失措仓皇无措凤皇来仪凤皇于飞凤皇于蜚黼黻皇猷富丽堂皇隔年皇历冠冕堂皇皇亲国戚皇天后土汲汲皇...

皇字打一成语?

白玉无瑕拼音[báiyùwúxiá]白玉无瑕的意思是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该成语构词方式是主谓式;在句中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形容远古的成语?

远古的成语【盥耳山栖】:盥:洗;栖:居住。相传远古时隐士许由,不愿接受尧帝的封让,躲到山里,用颖水洗耳,以免受传言的污染。比喻隐居不仕。【三...远古的成...

皇打一什么成语?

谜底为白玉无瑕。白玉去点即为皇。【成语】:白玉无瑕【拼音】:báiyùwúxiá【解释】: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出处...

什么皇什么丽的成语?

堂皇富丽[tánghuángfùlì]生词本基本释义堂皇:盛大,雄伟;富丽:华丽。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堂皇富丽[tánghuángfùlì]生...

什么丽什么皇可以成为个成语?_作业帮

[回答]富丽堂皇fùlìtánghuáng【解释】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富丽堂皇皇是什么意?-懂得

富丽堂皇皇是什么意思词目富丽堂皇发音fùlìtánghuáng释义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富丽堂皇皇是什...

有个成语,叫冕什么皇的好像,就是形容,一个人做了坏人,还很得意的样子,大概这意思,是什么成语的?

冠冕堂皇[guānmiǎntánghuáng]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性。就是表里不一的感觉。冠冕堂皇[guānmiǎntánghuá...

什么成语里面有丽皇二字?

富丽堂皇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ùlìtánghuáng,意思是形容建筑物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富丽:华丽;...富丽堂皇。...

圣、尊、皇、帝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

按照中国古代之前的古代最早的意思。帝是天下第一的人】尊是尊贵,神性比较低的神】祖就是祖先,人在提到祖时,会提到氏,氏最早期用来形容一些神性比较高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