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
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形容发抖。
例:①寒风瑟瑟,星星在夜色里颤抖。
②窗外,有些儿瑟瑟的风,有些儿瑟瑟的雨,还有些儿瑟瑟的凉意。
③高高矮矮,枝叶干枯的一大片柑橘树,在这座荒凉的山上,就这么半死半活地伫立在瑟瑟的秋风里。
萧瑟
形容轻微的风声;形容景色凄凉。
例:①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零落露为霜。
②山中的风有些萧瑟,带着初冬的寒意,天灰茫茫的。
③寒风萧瑟,夜露侵衣。
萧萧
形容风声;风吹草木摇摆的声音;落叶声。
例:①何处秋风紧,萧萧送雁群。
②树叶萧萧低语,月光片片飘舞。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簌簌
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形容眼泪纷纷落下的样子。
例:①风吹着湿透的树枝儿,带着密叶,横扫廊外的栏杆。簌簌乱响。
②疏疏密密高高下下的枝叶在北风的拂拭下簌簌作响。
③风声又紧了,而且夹杂着雪片,击打得窗纸簌簌地响。
飒飒
形容风声、雨声。
例:①夜晚的风有些凉。路旁的法国梧桐树,吹得飒飒地响,好像藏着人。
②这时候,夕阳在林间踱步,树叶飒飒地响动,像互相在告别。
③微风吹来,白桦林的枝条轻轻摇曳,发出飒飒的声响。
沙沙
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雨声;脚步声。
例:①风,轻轻地摇动着头上的枇杷树,沙沙,沙沙,发出均匀的、有节奏的声响。
②秋风吹动着窗外的梧桐树叶,沙沙地响。
③最美妙的时刻,就是在阴雨连绵的夜晚,偎在母亲温暖的怀里,听着窗外沙沙的雨声……④乌云挂下迷迷蒙蒙的雨脚,沙沙的雨声越来越近。
呼呼
风声(多用于大风);睡着时发出的粗重的呼吸声。
例:①昨日起,又添了大风。呼呼地吹得帐幕像要倒塌下来似的震摇。
②阵阵带有寒意的西风呼呼地掠过堤上……
③夜很静,只有呼呼的风声,远处传来一两声狗叫。
④探头望一下院里的动静,只隐隐地听到呼呼的鼾声。
呼啦
又作“呼啦啦”。风声(多用于大风);风吹动旗帜,窗帘等飘忽的声音;鸟类起飞时发出的响声。
例:①“呼——啦!呼——啦!”风在呼啸,竹在摇曳。
②风呼啦啦地摇半山松林,像伸出来的怪手要授人!
③桅杆上的旗呼啦啦地展开。
④水鸟栖落在塔尖,又呼啦啦地惊起。
呼叫
大风发出的尖锐而短促的声音;呼喊。
例:①风呼叫着,像个野性的孩子,从土地上大把掀起灰沙细石,向不会躲闪的树丛和会躲闪的人群砸去。
②桥下,浪汹涌,耳边,朔风呼叫。
呼啸
(暴风、海潮、子弹等)发出尖锐而长的声音。
例:①迎着呼啸的山风,小刚和小红哭喊着爸爸,最后深深地鞠躬告别。
②呼啸的狂风像鞭子一下一下地向我身上抽打。
③海潮泛着白沫呼啸着向他扑来。
怒吼
猛兽发威吼叫;(狂风、海涛、大炮等)发出雄壮的声音;人发怒时大声叫喊。
例:①风开始在外面怒吼,猛烈地摇撼着窗户,把窗格上糊的纸吹打得凄惨地叫。
②风仍在发狂地怒吼,汽车冲着风走。
③窗外是黑沉沉的夜,风暴的怒吼声更大了,那声音使人觉得天立刻就要塌下来了。
④这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
怒号
风暴发出的吼叫声。
例:①八月秋高风怒号……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②要时间,密云卷动,朔风怒号,风推云涌……
③秋天早已来到;枯黄的树林变成光秃秃的了,山雀飞来了;风开始怒号,悲鸣。
诗鬼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峭奇难懂,但向来评价很高,因为此诗具有很高的文学审美和现实意义。从文艺美学的角度来看,繁多密集且多是神秘诡异的颜色意象使李贺诗歌独树一帜。从现实意义来看,这首诗是李贺根据代州刺史阿跌兄弟的英雄事迹而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纪实作品。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一个"压"字写出了兵临城下的紧张局势;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创造通感的艺术效果,诗歌意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有畸形、怪奇的审美形态;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而李诗怪奇、畸形的审美形态,来自于李贺偏执、狭隘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取向,也得力于李贺对字词的精心锤炼。
艺术思维的逸出常轨,遣词造句的刺激 狠透 ,修辞设色的惨淡经营,意象结构的古怪生新 ,就是李贺诗歌意象创造的基本特点,他的诗风在晚唐颇有影响力。
无论军队在城或在野,只要军队上方出现"黑而卑"的云气,皆为不利征兆,若军队在城,则城将被占;若军队在野,则不宜停留。持马王堆帛书的这两则占语以审视李贺诗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则李贺这句诗的意思豁然明晰,此句要表达的意思便是:黑而卑的云气压在城头,对于守城兵将来说,这是城池将被攻占的预兆(城欲摧)。李贺遣词精准 ,一个"压"字既写出了黑云对城的逐步逼近,同时也写出了黑云的力度,惊心动魄,一字千钧。本诗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是用天文学知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池危殆、守城军队将要战败的意思,而这层意思正好与此诗的末尾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遥相呼应,表明守城军队最终战败。李贺《雁门太守行》的起首两句一幻一真,虚实相生,奇诡而夭矫。 或许正是李贺这首诗中蕴藏着独特的文化信息,才构成李贺此诗英绝沉郁的风骨。
李贺使用汉乐府旧题《雁门太守行》来描写"雁门太守"与战争,"半卷红旗临易水"向人们昭示战争发生的地点和影射典故。把《雁门太守行》的题目和本诗所描写的内容及故事发生的地点—"塞上""易水"附近等结合起来,再联系李贺所处的元和时期的实际形势进行考察,可知李贺《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不折不扣的纪实作品。
李贺《雁门太守行》即描写相继为代州刺史的阿跌兄弟的事迹,且择取的仅率师增援易定一役。诗只写了两段,即易定被围,守军奋起抗敌和援军冒死赴救,有写这场战争的结果,因为结果是不堪写的,原因是朝廷因诸军解体,而藩临观望养寇,空为逗挠,以弊国贼;而王承宗适遣判官崔遂上表自首,请输常贼及朝廷除授官吏。宪宗因此就势下台阶,元和五年秋七月,诏洗王承宗,复其官爵,同时搞赏诸道行营将士。
诗中描绘了一幅奇异的边塞风光,刻画了慷慨激昂、战死边地的英雄形象。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想要投笔从戎、建功边陲的愿望和报国无门的悲哀。李贺是一个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的青年,此时李贺正准备参加礼部试,是他一生中处于积极进取的情绪高涨期,所以他根据代州刺史阿跌兄弟的英雄事迹写成这首《雁门太守行》,以表彰"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爱国志,同时抨击专权跋息的藩镇和观望逗挠的朝廷无用将帅。
全诗所反映出的时事以及透发出的对中央王朝的拥护之意,亦与推崇儒学、反对藩镇割据的韩愈冥然契合。张固在《幽闲鼓吹》这部搜集整理的唐朝晚期奇闻怪事集中,写李贺的这首诗使韩愈援带而起的故事,虽不符合史但这样具有小说趣味的事情后广为流传。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彤云密布黑云压城重云如盖乌云翻滚乌云密布阴雨绵绵单簧管发.和艰苦户阴云密布.乌云密布天昏地暗阴云笼罩乌云密布阴雨蒙蒙昏天黑地雾霭阴霾...
[最佳回答]黑云压城城欲摧,
乌云,又叫黑云,汉语词语,用来比喻妇女的头发。中文名乌云出处《东周列国志》解释用来比喻妇女的头发类别汉语词语《东周列国志》第二回:“论年纪虽则一...
【拨云见日】: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风靡云涌】:涌:水腾跃,涌现。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
布满天空...比喻恶势力猖狂。2,彤云密布,读音:tóngyúnmìbù释义: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3,乌云翻滚,读...
黑云惨淡乌云密布乌云滚滚1、地上的人们迎来的是天色变暗,阴沉压抑,阴天,总有种失落的感觉,心情也随之下沉,阴天,是人们静静思考的好时机,阴天,总是预...
像黑天一样,黑幕拉开,乌云密布,喘息困难,气压不足,雷声大雨点小,电闪雷鸣,抱歉看错题了。哈哈!黑黑的乌云是错误的,重复的,是病乌云就是黑色,或者是...像黑...
遮天蔽日,黑云压城城欲摧。遮天蔽日,黑云压城城欲摧。
浮云云雾浓雾云烟云层云端流云游云云海飘动飘游飘荡飘忽翻动翻滚轻盈飘浮晨雾迷蒙云雾迷蒙云轻如棉云雾缭绕云雾弥漫云雾簇涌云雾茫茫...
[回答]白虹贯日、蓝天飞虹、弥天大雪、玉树琼花明月如镜繁星点点一碧千里风平浪静天高云淡、山清水秀、绿树成阴、五光十色、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