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作用是为了突出人和事物的特点,这两种事物是没有主次之分的,对比只是为了突出各自的特点,是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
判断: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通常就叫做衬托,指甲事物对乙事物的表现作用。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
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诗句“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判断: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主要指事物对环境、环境对主题和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通过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来烘托心情。渲染
判断:通过环境描写,从正面着笔,层层铺叙,营造意境,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
判断: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喻体、比喻词。而且是有相同点,不同类,熟悉的事物。象征也有象征本体(象征意义,也就是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象征客体(具体事物)和象征词,如象征。
第一,它们的侧重点不同,比喻侧重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可观的,直接的,而象征是由象征词连起来的词语,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是需要靠联想和想象。如鸽子象征着和平。
第二,它们的作用也不同,比喻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俗为生动,化陌生为熟悉,象征却恰恰相反,即把具体而形象的事物含蓄化,使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来源:湘语文 语文好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季候、地点,人物活动的环境、舞台、背景。
这是景物描写的最基本作用。比如,鲁迅《祝福》《故乡》开头关于景物的描写。
有些自然景物描写,可能和时代背景有关,比如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 何士光《到梨花屯去》,写作于1979年,其中的景物描写,就具有生机勃勃的新时代气息。
2.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交代社会关系。
比如,鲁迅《祝福》中鲁四老爷的书房:
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壽”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祥林嫂生活在这样封建气息浓郁的社会环境中,是必死无疑的。
3.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渲染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比如,2020浙江卷《雪》,写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渲染了冷清寂静的氛围,烘托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
4.凸显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比如,2013新课标Ⅱ卷《峡谷》,大篇幅写峡谷的环境氛围,与主人公的性格相比照,借以衬托藏民的原始野性之美。
5.推动、暗示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关于大雪纷飞的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林冲太冷,起来买酒,躲过一劫。《智取生辰纲》中,因为天热,杨志与军士才会上当。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格《山羊兹拉特》,“天放晴了,月亮升起来了,银色的月光洒在雪地上”,雪过天晴的情景,预示着了情节发展:阿隆和山羊相依为命,渡过难关,得以脱险。
6.情节之间的过渡,调整节奏,舒缓情绪。
比如,2019浙江卷《呼兰河传》。还比如,一场激烈的战斗过后,节奏有所放缓,往往会有一段美好、柔和的景物描写,缓和观众的紧张心绪。
7.具有诗情画意,形成作品的抒情、唯美风格。
比如,2012卷江苏卷,师陀《邮差先生》,景物描写渲染出平静、恬淡的小城风格;2020浙江卷《雪》,在写男女主人公见面时,通过景物描写,极力营造唯美的气氛。
8.突出小说中心,升华小说主题。
比如,2013山东卷《活着》: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这段景物描写,不仅点出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还以此结尾深化小说主题,同时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9.结构作用:照应题目,前后照应。
比如,2011江西卷《晚秋》。开头、结尾都有晚秋景物的描写,形成首尾呼应。
10.运用各种手法,增强作品文采。
比如,2020浙江卷《雪》中,写景时运用拟人、叠词等手法,增强了小说的文采与诗意。
【高考真题链接】(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 何士光《到梨花屯去》)
8.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开展提供自然背景;
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以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
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答案解析:答案第①点从“自然环境”的角度,第②点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的角度,第③点从“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的角度。先了解、掌握景物描写的相关作用,答这道题就轻松很多了。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这很简单啊.比如你不开心了你就可以形容天色阴暗,冰冷的风,然后是什么声音都很刺耳.你开心了,即使阴天你也会感觉很温暖,似乎阳光明媚.什么声音都是...
[最佳回答]空气中弥漫着春天来临的气息,轻轻一闻,满腔的绿意沁人心脾,绿色的小虫在草丛间躲猫猫,翩然的蝴蝶在炫耀着彩色的新衣,连鸟儿似乎也在为我高兴,合着...
环境描写可以既烘托又衬托。环境描写通过细致的描绘和生动的描述可以烘托出故事中的氛围和情感,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同时,环境描写也可以衬托...
[最佳回答]天,晴空万里,云漫不经心地挪动着,为秋日增添几分活泼,我的心情也正如这活泼的秋日,愉悦而又晴朗.花儿在灿烂地微笑,鸟儿在快乐地欢叫,我的心情啊,像...
烘托:1、指陪衬,使明显突出;中国画技法名;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2、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
一、定义的区分:1、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2、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
1、空气中弥漫着春天来临的气息,轻轻一闻,满腔的绿意沁人心脾,绿色的小虫在草丛间躲猫猫,翩然的蝴蝶在炫耀着彩色的新衣,连鸟儿似乎也在为我高兴,合着蟋蟀小...
[最佳回答]以不同的心情来看同样的景物,当然是不一样的.因此人物的心情可以通过环境描写间接表达出来.比如“破旧的小屋里昏昏暗暗,死气沉沉的.打开灯,油腻腻...
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生存和活动的具体环境的描写。包括对自然景物、社会环境、场面等的描写。能揭示时代、历史背景,深化主题,为情节的展开烘托气氛。...
1、空气中弥漫着春天来临的气息,轻轻一闻,满腔的绿意沁人心脾,绿色的小虫在草丛间躲猫猫,翩然的蝴蝶在炫耀着彩色的新衣,连鸟儿似乎也在为我高兴,合着蟋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