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残兵败将”来源于明代文学家邵璨的《香囊记·败兀》。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在战争中被击溃的军队剩余部分的情况,用以形容战败后的部队。
在明代,邵璨是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香囊记》描绘了战争中的英勇与忠诚,以及士兵们在战败后的困境。
在《香囊记·败兀》中,描述了主人公在战争中被敌军击败,只能收集一些残余的士兵撤退的情景。这些残兵败将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能等待时机重新整顿。
残兵败将这个成语故事传达了在战争或竞争中失败后,剩余力量整顿再起的意义。尽管处境艰难,但领导者仍需振作精神,收拾残局,为未来的反击做好准备。
为什么打了败仗都叫“败北”而不叫“败南”?
“北”是“背”的古文。《说文解字》中说:“北。背也,二人相背。” 其实看字型就知道,正是两人背靠着背。所以“北”字就引申为“背”。而在征战中,两军相对,打不过的一方转背逃跑,总是把背部袒露给胜利的一方,所以战败称为“北”。
我们看到在上古记载战争的文件中,只有“北”,只有“北”,并没有“失败”、“战败”、甚至连“败北”都没有。如《孙子兵法》有这样一句话:“佯北勿从。”意思是“假装战败逃跑的敌人,不要追赶”。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一文中亦有“追亡逐北”这样的说法,意思是“追杀败逃的敌军”。
而“北”字作为方向释义可能也和“背”有关。古人在观星辨位时一般是南向而坐,也就是“坐北朝南”,“左青龙右白虎”,即左东右西,“前朱雀后玄武”,即“面南背北”。繁体字中“東”为日上之木,代表日出东方;“西”本意为“栖”,代表倦鸟归巢;“南”外形草木茂密向阳,代表光线充足;“北”还是背靠背,咱们处于北半球,为了找到更多的阳光,房子都是坐北朝南,那么南方的背面自然是“北(背)”了。
“北”作为“战败”的含义从“背”中通假过来,很可能和“北”字代表方位的发源是差不多的,都是因为“背靠背”。
而这个平行的引申是互不干扰的,“战败”和“方位”没有任何关系。“战败”就是“北之”,与“东、南、西、北”任何一个方向都没有关系,并非指往北逃。所以也就不可能出现“南之”代表往南逃的意思。战败了往南逃也是“北之”。
那“败北”又是如何出现的呢?
“败”字,原意是摧毁,毁坏。秦汉时期,战争规模逐渐扩大,不但消灭敌军,还要进行摧毁,加上字词的发展,就出现了“败北”一词。如《史记·项羽本纪》:“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随着汉字的发展,“北”字单独使用作为方位则深入人心,一直没有变化。但是在失败、失利方面的意思渐渐被越来越丰富的其他词语(失败、战败、败逃等等)代替,只是还保留在“败北”一词里面,固化成一个词。
可以说现代汉语中“败北”中“北”字已经没有了意义。
我们在今天一般不会使用“败北”来形容战败,“败南”就更加不会出现了。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最佳回答]溃不成军狼狈而逃忘旗披靡辙乱旗靡望风而逃草木皆兵丢盔卸甲、席卷而逃、抱头鼠窜、溃不成军、闻风而涛、哭爹喊娘、落荒而逃、东逃西窜、东奔西逃...
用什么敌军填词的话,可以采用凶猛的敌军,残忍的敌军,不堪一击的敌军。不知所措的敌军,惊慌失措的敌军。狡猾狡猾的敌军。一般情况下,对敌军的形容用贬义词...
[最佳回答]形容敌军乱作一团的四字成语——丢盔弃甲、落荒而逃、狼奔豕突、一败涂地、落花流水、抱头鼠窜.丢盔弃甲diūkuīqìjiǎ【解释】盔、甲:头盔和...
[最佳回答]黎明时分,一夜急行军的战士们终于赶上敌人,将惊恐万状的敌军团团包围了.随着冲锋号响起,战士们恶虎扑食一般冲向敌阵.敌人一个个要么举手投降,要么...
[回答]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
有千军万马、千兵万马、大气磅礴、声势浩大、浩浩荡荡。一、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出处】南朝姚思廉《梁书·陈庆之传》:“名军大将莫自...
卒胜敌军的意思是:(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战胜了敌军。这句成语里的卒,意思是:终于,完毕的意思,在文言文里,卒是一个副词,有:到底,终于的意思,在卒胜...卒胜敌...
[最佳回答]击溃敌军
...于是急令紧紧追赶,一路追进了埋伏圈。对金兵的举动,梁红玉在金山顶上看得一清二楚,随即挥舞令旗,擂响了第三通鼓。随着震天动地的鼓声,埋伏在芦荡里的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