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地”地势坤厚德载物

字源解说

地,金文字形与“坠”十分近似。地,金文

(阜,用于抛葬的山崖)(倒写的“人”,表示被抛葬的死者)(被捆绑的“人”,表示包裹尸体)(又,抓持,抛掷)(土,深坑),表示远古时代用于抛葬的深谷深坑。造字本义:从抛葬到土葬过渡的远古时代的简单墓穴。客家方言至今仍称“墓”为“地”,称“扫墓”为“告地”。籀文误将金文的写成“彖”(猪)。有的籀文

(山)(水)(土),表示由山水田园构成的广大空间。篆文(土)(也,即“它”,虫蛇),表示虫蛇赖以穴居的空间,与空域、水域相对。

《説文解字》:地,元气初分,輕清陽爲天,重濁陰爲地。萬物所陳列也。从土,也聲。地,宇宙间浑沌的元气初分之时,轻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浊的阴气下沉为地。地是万物陈列的所在。字形采用“土”作边旁,“也”是声旁。

谈经论道

地,本义是远古的简单墓穴。 坟地 墓地 祖地 。人类居住的星球上生物栖息的广大疆野。 《春秋 • 元命苞》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管子 • 形势解》 地生养万物。 唐 • 韩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蘖牙其间。

小篆“地”从土、也声,本义作“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称列也”解。《易经》象曰:“地势坤。”朱子《本义》本《说卦传》:“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坤,地也,故称乎母。”这是对大地母亲最至高也是最质朴的赞誉。

《易传》《系辞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彖·谦》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管子·霸言》:“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禄,用地道;举大事,用天道。”尹知章 注:“地道,平而无私。”《礼记·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古人主张“天人合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人类来源于天地自然。《黄帝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又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由此可见,天地自然在古人的意识里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认识也是完全合乎真理的。

我国先贤很早就有了乾坤宇宙运行不是杂乱无章、是合规律运动的认识的。从人文始祖伏羲开始,就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发现世间万物都具有阴阳属性的规律,画制八卦,以为日用。五帝时代,人们发现了天道、地道、人道运行的规律,以颛顼、共工大战,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为背景,道出了“天倾西北、地覆东南”的规律,即“天道左旋,地道右迁,人道中行”的规律。这时,人们还只停留在天、地、人各行其道的认识水平上。到了《易经》时代,周人发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规律,发现了“天衢”、“地理”,提出了“荷天衢”、法地理的思想,也就是天道、地道、人道可以会通,人们可以向天道、地道学习,法天正己,知常明变,尊时守位,开物成务,建功立业。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

天地是人的父母。

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万物是天地的子女;有父母与子女的传承不息,就能繁衍昌盛,万世不息。既然人类的父母是天地,人类能够不尊重天地吗?同样的道理,人类既然是天地自然所生、所养,人就必须尊重自然,而不能为害自然、破坏自然,这也是不容置疑的道理。

土地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矿产资源 ,江河湖海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水源

地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道的宇宙中唯一可以承载人类生命的星球.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就是依靠地球上的资源(空气、水分、阳光)生存、繁衍、发展的,所以,地球是人类的母亲.

天地是人的老师 。

古人之所以主张“天人合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可以从大自然那里学习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智慧。在古人的生活里,时刻离不开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早慧的古人,在劳作之后,在闲暇之余,开始观察世界,开始思考人生,于是就有了文明的起源。他们看到的是天地的变化,“法象莫大于天地”,“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看到的是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而复始,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有序而不停地发展着。因此就提出来“与天地同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见《周易·文言传》)的观念。

最早的思想家,从天地那里看到了“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的大公无私精神;看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行动榜样;看到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修养美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是无私的,这就是古人从天地那里学来的知识与智慧。

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高山之巅,深海之下,甚至是冰雪覆盖的冻土层里,都有生命在那里“自强不息”地生活着,并且不断地把周围无序的无机物质,逐渐转化成有序的生命活性物质,“自强不息”地一次一次绽放生命的光华。即使是很短暂的昙花一现,也是一个生命周期的完整绽放。没有个体的“自强不息”,就不会有族群的繁衍昌盛。因此说,所有的生命延续,都是“自强不息”的结果。恐龙之所以灭绝,就是因为不能继续“自强不息”了。

古人见到了太多的“自强不息”的现象,然而,他们并没有停止在对于大自然这种现象的观察和赞美的境界里,而是进一步追溯其“所以然”。生命的万物为何能够“自强不息”?古人说这是因为“天行健”。 “天行”最基本的规律,就是“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日月寒暑的不停变化是有规律的,是铁定不移的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阴阳盛衰的有序转化。因此《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治病必求于本。”

“自强不息”不是追求极限,不是瞎逞能,而是要有序地运动。“升降出入”的生命代谢,“日新之谓盛德”,不仅不可停止,停止了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且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升降出入”太快太慢、太多太少都是病态。所以“升降出入”的生命代谢运动,必须“适中”、“和谐”,“动而中节”。

天地告诉人智慧。

天地不停地变化,日新月异,阴阳变化,一刻也不停止。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

有巢氏在树上建巢穴是创新,燧人氏钻木取火也是创新。伏羲制九针除疾病是创新,神农氏尝百草识药物也是创新,黄帝坐名堂讲医理更是创新。

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古人总结的天的规律。因此,《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只有这样才能生得自由,活得滋润,才能“与万物俱沉浮于生长之门”。古人提倡“道法自然”,主张“天人相应”,是说向大自然学习,可以获得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智慧,也是健康长寿的秘诀所在。

人体是有智慧的生命之物,所以说天地之间,人最为可贵。有了喜怒哀乐七情变化的人类,才有了文化日益繁荣的世界。然而,喜怒哀乐的情绪不是随意释放的,也受“升降出入”规律的支配。试想,一个人应该笑的时候,不但不笑,反而哀哭,这是正常的人吗?一个人受到外界不公正待遇,应该愤怒的时候却没有愤怒,火窝在心里,郁积日久就会得病。喜怒哀乐只要是“适中”地发放,就是生命和谐的音符,是一个人正常生理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假如喜怒哀乐不加节制,或者不适当地发放,不但不能自制,而且对别人的劝告,也没有应有的反应,这个人的神智就出了问题,健康也就会受影响,不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了。

所以,《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假如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够喜怒哀乐“发而中节”,这个世界就是美好的,也是和谐的。相反,如果世界上许多人都喜怒哀乐,却不是“发而中节”,而是随意地释放,那个世界该是多么混乱啊!“小人之怒,以头抢地”,尽管是一种悲哀,尚且不足以危害整个社会;“天子之怒,伏尸千里,血流成河”,那个世界就会充满血腥。《中庸》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使“自强不息”的万物,“并生而不相害”,这该是怎样一种高度的智慧啊!

天地告诉人健康长寿的秘诀,“健康”是一个合成的双音节词组,这两个字有不同的起源,含义也有较大的差别。具体地说,健康的健字,主要指形体健壮、强盛,因此有健身、健壮的习用词语。《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健康的康字,主要指心态坦荡、宁静,像大地一样宽厚、安稳,因此有康宁、康泰的惯常说法。“小康生活”、“康庄大道”也主要是从社会人群的“满意度”出发的,而不仅仅是一个财富的绝对丰富。

地势坤,厚德以载物

《易经》说:“地势坤,厚德以载物”,这个“坤”指的是女性。大地就像女人一样,厚德以承载万物。一切的金银宝藏都存在大地中,一切的山川,树木,河流,小溪,花朵在成长在大地中。人类的一切都来自大地,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来自大地。死后,还是归于大地。这就是大地的伟大。而且大地不仅生长万物,而且人类的一切垃圾,粪便,屎尿,乃至动物的尸体,大地都不会排斥。这就是大地的伟大,大地之大,故而能成长万物。

大地厚土,承载万物,无论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的泰山,还是蜿蜒绵长的滚滚黄河,都在大地恬静的怀抱中展现着自己的壮美。不仅体现了乾坤天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浑厚气象,并且以平等慈悲、博大的能量,蕴育滋养着一切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峦河海与万类万物,为一个个辉煌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永恒的印迹。

天地运行,自然大道与四时更替,演绎着万物成长的过程。春天,青翠秀丽的气息,唤醒沉睡的大地,为万物带来无限生机;夏天,明朗奔放的节奏,谱写大地热诚的乐章;秋天,成熟辉煌的捷报,大地收获果实累累;冬天,高阔睿智的宁静,大地在沉睡中积蓄生命的力量。

大地是如此的博爱和一视同仁,无论多么污秽肮脏的物质倾入大地,都能被她分解甚至化成有益的养分,化育出美丽的花朵。万物生长在大地的怀抱里,效法着大地传递给世间的种种美德,水行于地,利万物而不争,海纳百川成其深广,厚德载物利益四方。这是大地母亲无上的智慧,无私的关怀和无尽的给予,默默化育了世代子民。

大地是如此的柔顺宽厚,谦恭无争。自古以来先祖们都有祭天祀地的活动,并满怀虔诚地写下“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这是多么深沉的敬重和感恩。然而如今的我们,却成了大地母亲的不孝子孙。在我们为人类日益进步的高科技文明而骄傲的时候,大地母亲向人类的无知,发出了警告,风云突变,灾祸连连。

因为大地母亲生病了,贫瘠了,沙漠化和地表流失正威胁着全世界的土地,越来越多的牧场和耕地,变成了沙漠。一片片森林倒下了,美丽的草原不见了,换来了飞扬肆虐的沙尘。对石油矿藏无止尽的开采,换来的是能源日渐枯竭。对农药化肥的泛滥应用,产生了变质的农产品。人类无度膨胀的私欲,不仅遮盖住了祥和的天空,也让大地母亲伤痕累累。沉重的呼吸凝成飓风,无奈的颤抖纠结成地震,痛苦的泪水汇聚成洪流,这是大地母亲用她那古老而低沉的声音,在向她的不孝子民,发出无奈的警示。

珍惜土地,就是珍惜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每一寸皮肤上,都粘有土粒,这是大地母亲的气息,我们都是土地的族系,立足厚土,怎能不感恩戴德?为了后世子孙的美好家园,为了大地母亲永远的健康,我们必须反省端正行径,呵护母亲的身躯和血脉,因为那是我们后世子孙,赖以繁衍生息的家园。

母亲是坤、是地、是厚德,任何损伤大地母亲的行为都该为之思过忏悔,地球母亲对万物的这份大爱,每一位子女怎能不虔诚地奉上自己恭顺的孝心,这是大自然最本真最质朴的孝道。

古人对“地”的崇拜礼仪

起源

在一般汉族民间的信仰中,神明多半会有明确的出身,但土地神的出处很多,传说之多不胜枚举,此举中之两例。一说为:周朝一位官吏张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廉正,勤政爱民,至周穆王三年辞世,享年一零二岁,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贫转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故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发展。

另一说为:周朝上大夫的家仆张明德(或张福德),主人赴远他地就官,留下家中幼女,张明德带女寻父,途遇风雪,脱衣护主,因而冻死途中。临终时,空中出现“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盖为忠仆之封号,上大夫念其忠诚,建庙奉祀,周武王感动之余说:“似此之心可谓大夫也”,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者。明清以后汉族民间又多以名人作为各方土地。例如:清代翰林院及吏部所祀之土地,传为唐代大文人韩愈。杭州太学一带,原是岳飞的故乡,於是太学就奉岳飞为土地神。现在的土地庙中常配祀有土地婆婆,其俗约起于南宋。

拜天地

我国传统婚礼上,新郎、新娘都要拜天地:即一拜天地、二拜月老、三拜高堂。这个拜天地的风俗是何时形成的呢?

相传女娲造人的时候,开始只造了一个俊俏的后生,这后生虽说有吃有穿,逍遥自在,但孤孤单单一人,总觉得很闷。所以常唉声叹气。

一天晚上,月亮圆了,明光光地挂在天上,小伙子触景生情,更感寂寞,就对月亮说:“月老月老你细听,给我找个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领你的情!”刚说完,月亮一忽闪,一个白眉长须的老人拄着一根龙头拐棍来到小伙子的面前,说:“后生不要愁,我给你找个小帮手”。说完后,一阵清风,长须老人不见了。小伙子感到很纳闷。过了一个时辰,就见长须老人领着一个姑娘飘悠悠地落到小伙子面前,对小伙子说:“我到女娲那里,让她又造了一个女人,给你领来了。你们先认识一下,一会儿我给你们办喜事。”一忽闪,老人不见了。

小伙子见姑娘脸腮绯红,像月季花一般,于是喜上眉梢;姑娘见小伙子眼睛明亮,诚实坦白,也觉得情投意合。两人四目一对,一见钟情。小伙子结巴着说 : “你愿意和我一块生活吗?” 姑娘听了,脸上飞起两朵红云,说:“ 愿意。” “哈! 哈! 哈!”正在这时,传来一阵笑声,长须老人领着两个白发白须的老人站在小伙子和姑娘面前,指着两个老人说:“这是天公和土地,你们以后的生活全都离不开他俩。现在我们给你们办喜事,首先,给养育你们的天公、土地拜三拜,‘一拜、二拜、三拜’”。随着月下老人的喊话声,小伙子和姑娘对天、地拜了三拜。随后,月下老人笑着说:“我给你们牵红线,你们还得给我拜拜哩。”一拜、二拜、三拜”。小伙子和姑娘又对着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刚拜完,三位老人全不见了。

从这以后,小伙子每天起早摸黑,在田里干活,姑娘在家为小伙子烧火做饭,缝新洗旧,两人恩恩爱爱,过着幸福的日子。

为了感谢天、地的养育之恩,一拜天地是感谢天地为你们提供了生存环境,让天地为你们的婚姻祝福!

泰山封禅

在中国古代时期,帝王在登基称帝之后大都要去泰山封禅。这是一种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古代人们对宗教信仰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封禅封什么呢?按照古人的观点,泰山乃是五岳之首,上通到天,泰山下面的一座小山(梁父)是下到地府。所说封禅,便是在泰山上筑土成坛,燔柴(烧柴禾)在坛顶,以祭天,此称叫“封”。在泰山下面的小山(梁父)上选择一块地方(称为折)瘗埋祭品,叫做禅。两方面合而称为“封禅”。原始的宗教观念主要是向自然界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崇拜,像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等,都很可能成为崇拜的对象。

当人们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像这种繁杂絮多的信仰也得到进一步概括与归纳,产生出天和地的观念。人们把日月星辰归结于天,山川湖海归结于地,对天地的信仰也得以形成。泰山封禅便是这种信仰的一种表现。泰山封禅乃是建立于帝王的统治“受命于天”观念的基础之上的。帝王也在自己的统治获得一定成绩后,去泰山封禅,也意味着对天地之神报告太平并且致以谢意,感谢他们让国家风调雨顺、民生安乐的功劳;另一方面,在泰山封禅同时证明着自己的统治也是受命于天的。

拜土地爷

人类的一切生存所需都取之于地,把大地比作母亲,是再恰切不过的了。在易经中,乾主要是说天,有天父的含义;坤则主要说地,有地母的含义。在我们的实际感觉中,天就象一位严父,地就象一位慈母。地球这位无比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恩泽,却从未向我们索取过一丝回报。因此,中国民间以祭拜土地神的方式,以表达对大地的敬仰。土地神也是中国民间信仰普遍的神之一,主要流行于汉族地区,部分受汉文化影响的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还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是具有福德的善鬼神;在中国大陆,中华民国时期及之前,凡有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情景。而现代祭祀土地神,多属于祈福、求财、保平安、保农业收成之意。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或土地爷,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但在汉族民间信仰极为普遍,是汉族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旧时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 在中国的“神鬼世界”中,土地神算是众神有一位末等的“芝麻官”,但它家族庞大。旧时,在中国大地上,几乎到处可见石砌的、木建的小小土地庙,里面供奉着土地公、土地婆,香火还挺旺。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

《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汉应昭《风俗通史·祀典》引《孝纬经》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清翟灏《通惜编·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般商时期,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因而土地神更多地带有自然属性。据《礼记·祭法》载,同时祭祀土地神已有等级之分,文称:“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日国社,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汉武帝时将“后土皇地祗”奉为总司土地的最高神,各地仍祀本处土地神。

最早称为土地爷的是汉代蒋子文。据《搜神记》卷五曰:“蒋子文者,广陵人也。……汉末为秫陵尉,逐贼到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缓缚之,有顷刻死,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文于道,乘白马,执白羽,侍从如平生。见者惊走。文追之,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不尔,将有大咎。’于是使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为立庙堂转号钟山为蒋山。”此后,各地土地神渐自对当地有功者死后所任,且各地均有土地神,据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五称沈约为湖州鸟镇昔静寺土地神,岳飞为临安太岳土地神。 清人赵懿在《名山县志》中称土地神不一,有多种名目,其中有花园土地,有青苗土地,还有长生土地(家堂所祀),又有拦凹土地,庙神土地等。

土地神崇奉之盛,是由明代开始的。明代的土地庙特别多,这与皇帝朱元璋有关系。《琅讶漫抄》记载说,朱元璋"生于盱眙县灵迹乡土地庙"。因而小小的土地庙,在明代倍受崇敬。如《金陵琐事》称建文(1399-1403年)二年(1400年)正月,奉旨修造南京铁塔时,在塔内特地辟一"土地堂",以供奉土地爷。又《水东日记》称当时不仅各地村落街巷处有土地庙,甚至"仓库、草场中皆有土地祠"。

土地神的形象大都衣着朴实,平易近人,慈祥可亲,多为须发全白的老者。一般土地庙中,除塑土地神外,尚塑其配偶,惜称"土地奶奶",与土地神共受香火供奉,没有特殊职司。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宫。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庆贺科仪。

典故

“土地神,土地神,土地原是天上人。”

在农历岁首都要举行参拜土地神的庆贺活动。这天黄昏,锣鼓喧腾,爆竹声声,以一人假装成土地神,按上线胡须,翻穿皮马褂,左手持杖,右手执扇,摇头摆尾,自乐自赞说:"土地神,土地神,土地原来天上人。"这句话道出了土地神的“家底”。

土地神的前身是社神,神可不像土地神,这样官微言轻,而是地位显赫,在神界数一数二的大神。社神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土地生长的万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故人类感激它、崇拜它。对社神的祭祀,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礼经》中说:“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为什么要祭祀社神?《孝经援神契》中说得更清楚:"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祭天与祭社(地)是古代两项最重要、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可见社神的地位非同小可。

进入封建社会后,原属自然崇拜的社神逐渐人格化、社会化,社神的地位不断跌落。社神就像一位仕途失意的官宦,逐级降职。虽然由皇帝专祀的国家的社神祭祀不断,但失却了民众的参与,名存实亡。倒是那些遍布各个角落的小社神(俗称土地神),充任了地方保护神的角色,香火颇旺。唐代城隍信仰盛行后,土地神的辖区更加缩小,成了城隍的下属。至明代,土地神已遍及全国每个乡村,甚至"仓库、草场中皆有土地祠"《水东日记》,桥头土地、栏头土地、灶头土地、田头土地、山神土地……名目繁多,凡是有土地的地方皆有土地神的存在。

御地之神称后土。社稷、五岳、山林、川泽、河海,其神皆为地祇,均辖之。

周礼春官大宗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礼。”社稷是土壳之神,古代以二十五家建一社,百家为里社,二千五百家为州社,各种相宜的树木为神,社神就是土神,名为后稷。春秋时祭祀社神,列为重典,有德者可以配食。左传云:“共工氏之子曰句龙为后土,烈山氏子曰柱为稷。”就因为土与谷是民生上最为重要的条件,所以社稷之神必须隆重祭祀。

至于山川是大地的一部分,即所谓“地宗三,河海岱”也,礼运说:“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是知古代天子诸侯,以祭天地社稷为重要的职责。先世封禅郊祀,是国之大事,封、郊都是祭天的专称,禅、祀则指祭地而言,白虎通云:“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甫之基以报地。”且古代帝王易位或有大事,必行封禅之礼以告天地,每岁天子于“一阳来复”之冬至日,祭天于南郊;夏至一阴来复之时祭地于方泽。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上地神尊号:“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强调了后土是皇天(即昊天玉皇上帝)的对称,玉帝是乾元之主,而后土则为坤维之主,亦即是综御整个大地的尊神,而统辖九土、九垒、四渎、五岳。民间以天属阳为父,地属阴为母,而尊之为“地母至尊”,含昊天玉皇上帝、太极天皇大帝、东极青华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北极紫微大帝、统称“六御”,“御”者,统御综理也,道教以乾神称天尊、上帝、大帝、帝君及真君,坤神称元君、夫人,故后土亦称“地母元君”。而昔古的社稷之神,则分别仍为一方之土地、山岳、淮海、四渎之神焉,近来民间多在墓边立石一方上刻“后土”二字,有损神格至为不当,主管礼俗者,应予明令纠正,以重传统,用维纲纪。

名人名言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 • 元命苞》 地生养万物。 《管子 • 形势解》

地大物博,蘖牙其间。唐 • 韩愈《平淮西碑》

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坤,地也,故称乎母。《说卦传》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易传·系辞下》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彖·谦》

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禄,用地道;举大事,用天道。《管子·霸言》

地道,平而无私。尹知章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礼记·中庸》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命悬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黄帝内经》

地势坤,厚德以载物。《易经》

君履后土而戴皇天。《左传·僖公十五年》

三年级上册八单元知识清单(期末必备)

三年级上册八单元知识清单

第八单元

第24课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译文:有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喷涌出来,落水的孩子得救了。

2·《司马光》这篇文言文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瓮救人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4·《司马光》一文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张,只有保持头脑冷静,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5.庭:庭院。戏:游戏,玩耍。瓮:口小肚大的陶器,足跌:失足掉到。没:淹没。皆:全都。光:指司马光

迸:涌出。持:拿着。

6.小孩掉到水缸中以后,司马光的表现:光持石击瓮破之。其他小孩的表现:众皆弃去。

25课 灰雀

1.词语

郊外 养病跳动欢快谷粒男孩或者

严寒 本来可惜肯定 诚实胸脯 惹人喜爱 善解人意

2.《灰雀》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3.我认识了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关心下一代的列宁,我认识了诚实守信,知错就改的小男孩。

26 手术台就是阵地

1.词语

手术台 阵地 战斗 打响 气焰 刚刚 不断

激烈 眼球 血丝 烟雾 仍然 取出 匆匆

离开 危险 争分夺秒 气焰嚣张

2.《手术台就是阵地》赞扬了白求恩对工作极其负责的敬业精神和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我认识了不怕牺牲,对工作极其负责任的,舍己救人,有国际主义精神的白求恩。

4.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反问句

改陈述句: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

5.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外貌描写,写了白求思为了救伤员不怕劳累)

6.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动作描写写出了白求恩专注于救治伤员一丝不苟的品质)

7.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语言描写写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不怕牺牲舍己救人的精神)

27·一个粗瓷大碗

词语:

革命、陈列、联合、政治委员、袭击、日寇、通讯员、搪瓷缸子、还回、一声不吭、侦察

1.《一个粗瓷大碗》以倒叙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一个粗瓷大碗》围绕一个普通的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在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故事。

2.我认识了以身作则、关心战士、爱护老百姓的赵一曼。

语文园地八

1.交流平台,默读方法:

①默读时不要发出声音,不要用手指着读。

②默读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

③默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帮助我理解内容。

④没读懂的地方我会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

2.识字加油站

①认识目字旁的字:眼 睛眨瞪瞅睁瞧睡 眶 睹 睬 瞎 瞟

②组词:眨眼 眼眶 眼睛 睁眼

③成语:怒目圆睁 目瞪口呆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④表示看的词语:看盯瞪瞅瞧瞥瞄。仰望、瞻仰、注视、浏览、俯视、环视、扫视。

3.陆续继续连续的区分

①继续:中途中断,延续下去;连续不断。

 例句:我今天得继续背诵课文。

②连续:一个紧接一个;相连不断。

 例句:小雨连续三年评为“三好学生”。

③持续:保持了一段时间,延续,继续;无间隔,连续不断。

例句:这雨持续下了三天三夜。

④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地进行。

 例句:上课了,同学们陆续走进了教室。

4.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

有关如何待人的名言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释义:不拿别人出气,不能重犯同样的错误。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释义:关心别人就像关心自己一样!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释义:仁爱的人爱人,礼让的人尊敬人。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释义:与别人说善意的话,让人感觉比穿上布帛还要温暖;用言语伤害他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5.填合适的词语

欢快的灰雀 严寒的天气 诚实天真的男孩

善解人意的列宁 尊重呵护儿童的列宁 气焰嚣张的日军

激烈的战斗 令人感动的故事 鼓鼓的挂包

舍己救人的白求恩 对工作高度负责任的白求恩 医术高超的白求恩

团结友爱的同志 艰苦的生活 危险的地方

关心战士的赵一曼 先人后己的赵一曼 以身作则的赵一曼

严肃的神情 严峻的考验 严重的问题

严格地要求 严厉地批评 担心地问

自言自语地说 婉转地歌唱 镇定地站

敏捷地取出 争分夺秒地做手术

相关问答

陈列()搭配词语-懂得

陈列物品陈列纪念物立即博app

创造()近义词:陈列()凝视()屹立()闻名()停泊()装扮(】作业帮

[最佳回答]宝贵神奇美妙电脑文学奇迹摆列注视兀立皆晓停止打扮贯彻粗槽暗淡应该是:赞歌.第一个是平舌音宝贵神奇美妙电脑文学奇迹摆列注视...

词语搭配陆续()表扬()陈列()激烈()嘲笑()明确()改变()连续()...

[最佳回答]陆续来到表扬同学陈列兵器激烈讨论嘲笑人们明确目的改变方式连续迟到赞扬工人陈设物品猛烈拍打讥笑别人养成习惯严肃态度继续坚持赞美...

如何形容商品陈列好,用一个成语?

琳琅满目发音línlángmǎnmù【解释】: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多指书籍、工艺品。【用法】:...琳琅满目...

20课天上的街市课后词语?

《天上的街市》词语缥缈(piāomiǎ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定然(dìngrán):副词,意思:必然;必定、一定。陈列(chénliè):陈列是陈设排列设计...《天上...

第十二课故宫博物院成语?

故宫博物院成语总是与古典密切相关,比如古香古色,青砖壁阁,这样的词汇。故宫博物院陈列着历代的珍宝异奇,尽显端庄大气之古典美,令人向往。里面的风景宜人,...

摆可以组什么词语?

答:摆可以组的词语:摆渡、摇摆、摆摊、打摆子、单摆、摆龙门阵、大摇大摆、下摆、摆台、钟摆、摆设、摆脱、显摆、停摆、摆谱、摆钟、摇头摆尾、摆动、摆布、...

用缥缈、陈列、珍奇、闲游、宽广、流星中的四个词语造句?_作业帮

[最佳回答]博物馆里陈列着各个时期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

【解释下列词语。①缥缈——②陈列——③不甚——④缄默——...

[最佳回答]①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②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③不很,不太。④闭口不说话。

满目琳琅的意思语文书上一个不理解的词_作业帮

[回答]实际上应是:琳琅满目琳琅满目成语琳琅满目发音línlángmǎnmù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用法:主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