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敦煌,犹如今天的深圳

编者按: 敦煌莫高窟,与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作为敦煌文化的实物遗存之一,莫高窟无疑是王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这座文化圣殿令无数人前赴后继赶去朝拜,无论是生动传神的壁画,还是丰富多彩的塑像,抑或是庄严肃穆的洞窟建筑,都令人心之神往。

为何在“四大石窟”中,敦煌莫高窟的关注度最高?琳琅满目的壁画、彩塑、石窟如何拔地而起?又为何发生在敦煌?凤凰网佛教于2016年12月刊发了华西都市报关于敦煌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副教授董华锋的采访,解读敦煌的前世今生。一起来看:

甘肃敦煌莫高窟158窟西壁涅槃变中飞天(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季羡林

古敦煌犹如今深圳

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是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路,商贸往来门庭若市,熙熙攘攘。

古时候的敦煌到底有多繁华?打个形象的比喻,正如著名敦煌学者王惠民此前接受采访时所形容,“古代敦煌就像现代的深圳一样”。如果你去过深圳,目睹了这座国际化的都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感受到沿海城市沐浴着前沿科技之风带来的生活便利,体验了一把“深圳速度”创造的日新月异,不妨想象一下,这样车水马龙、富贾云集的场景,也曾经发生在敦煌。

位于东西交通要冲的敦煌,是西行求法或东来传教的僧侣的途经之地,他们或传道授业,或普度众生,或稍作休整,都让敦煌这一方土地,成为我国最早接触佛教的地方。根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可见西域的文化对敦煌的影响之大。

一千多年前,佛教在西域诸国盛行,建塔造寺、开窟筑像的佛教艺术也随之传入敦煌。

早在魏正始年间(公元240-249年),月氏人竺法护就在敦煌出家,从罽(音ji)宾文人和龟兹使节处得到一些梵文佛经,在敦煌、长安、洛阳等地名声鹊起,信徒多达上千人。此后,他的弟子竺法乘,敦煌人于法兰、于道邃等高僧兴建寺庙,为大众现身说法。这样浓郁的佛教氛围,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不少内地高僧到此开凿洞窟修行,莫高窟应运而生。

敦煌西千佛洞第15窟中唐西壁观无量寿佛经变(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为什么是在敦煌?

如果不是因为举世闻名的莫高窟,你或许不会留意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的敦煌。千百年间陆续建成的规模庞大的石窟群,让世人的目光齐聚在敦煌,哪怕漂洋过海,哪怕翻山越岭,也要来这里朝拜。

如此琳琅满目的壁画、彩塑、石窟为何发现于敦煌?开窟鼻祖乐僔僧人的停留是偶然还是必然?敦煌的前世今生,都逃不过历史车辙碾压的规律。

敦煌古称瓜州,历史可上溯至4000年前的夏代。战国至秦,瓜州一带居住着塞种人、乌孙人和月氏人,后来,月氏人逐渐强大,打败乌孙人,赶走塞种人;西汉初年,居住在蒙古高原的匈奴又强大起来,将月氏人征服后分别迁移至中亚(大月氏)和祁连山一带(小月氏);汉高祖刘邦不得不以和亲、财宝换取边境的片刻安宁。

至汉武帝时代,汉朝主动抗击匈奴,一面派遣张骞出师西域寻找大月氏联合夹击匈奴,一面以军事手段占领河西走廊。公元前111年,汉朝在河西走廊设置了四个行政区,“河西四郡”分别是张掖、武威、酒泉和敦煌。敦煌之名得以问世,并且成为中国西面的门户。

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沿线带来了繁荣,地处丝路要道的敦煌经济、文化都开始腾飞。东汉末年,拒绝董卓征辟而隐居乡里的张奂,在敦煌收弟子千人,著《尚书记难》,儿子张芝、曾孙辈的索靖都长于书法。三国至两晋时期,宋纤、索袭、郭瑀等史上有名的“硕德名儒”大多在此隐居避世。公元400年,李暠以敦煌为首都建立了西凉王国,他广纳英才、大兴教育,令敦煌经济繁荣昌盛,文化方兴未艾,为佛教文化在敦煌的传播埋下了种子。

甘肃敦煌莫高窟158窟西壁(中唐)坛上佛涅槃像局部(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包罗万象的百科书

什么是敦煌?走进石窟,一目了然。

例如第45窟,原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下层,虽无明确的造窟功德记和文献记载,但从洞窟形制、壁画内容和艺术风格看,其营建时间应在盛唐时期,被董华锋赞叹为“最具代表性的敦煌盛唐洞窟”。

这个洞窟最大的看点是正壁敞口龛内的塑像,原系九身,龛外两侧力士像已毁,现存七身,是佛国世界里的标准组合。塑像按照通常秩序纵向对称地布置在深敝口龛内,以佛像为中心,按身份等级侍列成对弟子、菩萨、天王,由于身份的不同,每个人物的表情和气质也截然不同。

前文所述只是一个洞窟里的内容,那敦煌4.5万平方米壁画该有多少浩瀚的内容:帝王将相、民族关系、使者朝会、商旅往来、生产劳动、风俗礼仪、婚丧嫁娶、耕作扶桑、行船驾车、屠宰涉猎、洒扫宴饮、音乐舞蹈、衣冠服饰、天文地理、医药科技……莫高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大百科全书”,更是一座宝贵的历史形象资料陈列馆。

敦者,大也;

煌者,盛也。

走过丝路繁华,

拂去岁月风尘,

古老的敦煌,

在新时代焕发着,

更加夺目的光彩。

保护国粹,

你我一起。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茅奖提名作品《敦煌本纪》告诉你

当说到敦煌,你会想到什么?是绵延如丝绸般的鸣沙山,还是瑰丽多姿的莫高窟?

“当谈到敦煌,我们习惯了仰视的视角,就像参观敦煌莫高窟时,导游总会用冰冷的手电照向洞窟顶部,指引我们欣赏那上面的飞天、忍冬,接着照向周围壁画中的佛像……似乎这就是我们打开敦煌的唯一方式,但敦煌只有这些吗?”在8月18日于南京举办的本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敦煌本纪》分享会上,小说作者、著名作家叶舟如是说。

据叶舟了解,目前每年赴甘肃旅游的人数呈几何级增长,今年甘肃更是被世界著名旅行杂志《孤独地球》列为亚洲十大旅游胜地的Top1,特别是莫高窟,成为无数游客心驰神往的朝拜胜地。但身为甘肃作家,他更想强调,“敦煌和莫高窟,是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关系,大概念决不等同于小概念”。因此,在《敦煌本纪》这部以小说笔法为敦煌立传的长篇巨制中,叶舟将敦煌形容成鲜有人问津的“锈带”,而他渴望做的正是“除锈”:带领读者从敦煌故事中,读出西部精神、历史命运和民族性格。 “中华文化里有些韧性的东西,不在北京,而在边疆。”叶舟说。

《敦煌本纪》以清末民初的敦煌沙州城为俗世支点,以莫高窟为信仰高地,讲述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拐点中,索、沈、胡三大家族、祖孙三代历经半个世纪的生死传奇,以此折射了西部百姓于跌宕曲折中寻路、开路、拓路的现实遭际与心路历程。

作为一位从甘肃走出的作家,叶舟长期以敦煌为写作母题,创作了大量有关敦煌的诗歌。他认为,如果诗歌要充满浪漫的遐思和飞扬的神采,那么小说要做的则是落地,将人们想象中笼罩着神性光辉的敦煌,转化为生动可感的俗世生活,譬如试图揭开:那些“供养”了莫高窟的敦煌普通人家,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命运转折,才决定拿出一大笔金钱修建佛像,从而使这座千佛洞成为无数生命悲欣的见证?

索门的这一件血衣,一直在暗处挂着,在族人的心里叠放着,不知什么时候会被再次请出来,披挂在身上,用生死去说话。这一件衣服不旧,不破,也不脏。即便旧了,也要用义气去翻新。哪怕破了,也还有死来缝缝补补。如果仅仅是脏了,那就惟有一条浣洗的路,它就是以血洗血,使其簇新如初,无负今日。 ——叶舟《敦煌本纪》 “即使旧了,也要用义气去翻新。哪怕破了,也还有死来缝缝补补。”《敦煌本纪》里,在借由丰沛的细节堆建的敦煌生活图景中,叶舟发掘出了西北人民开疆拓土的勇气,一副副侠肝义胆、热心辣肠,和那种“中华民族少年时的可爱”,这也正是《敦煌本纪》一书为人称道的,在敦煌叙事之外对今天中国的意义。分享会上叶舟说,他特别欣赏清代诗人黄景仁的诗句“为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不仅文学作品要有刚健硬朗的幽燕气,一个民族的性格底色中也要有幽燕气。”这是该书“读懂敦煌,意在将来”之深意。

《敦煌本纪》和南京有着微妙的渊源。叶舟坦言,自2000年发愿要为敦煌写一本“大书”,数年来围绕敦煌构思的故事情节如缠麻一般在心头打结,直到2016年在南京参加完笔会,在去禄口机场的路上看到了一轮落日,蓦地觉得它像一介少年游侠,奔向了敦煌,整部作品的基调于是在心中明朗起来。“之后的一天早晨起来,我抽了三根烟,喝了一杯茶,然后写下了开头。我告诉自己:就是它了!”叶舟说。 作为一位西北汉子,叶舟毫不掩饰对南京的喜爱:“每次去上海办事,看到乌泱泱的人头心里就发慌,生怕大城市的喧嚣把我这‘一叶小舟’给掀翻了,但到了南京就不一样。每次来到南京,心中就会涌起莫名的宁静感。”

不过,对读者来说,这长达103万字的巨著,你会有勇气阅读吗? 在分享会嘉宾、文学评论家汪政看来,这部充满西北豪杰之气的《敦煌本纪》,不仅对江苏读者而言意味着气质上的互补、南北文化的交流,更体现了他一直提倡的“有难度的写作”: “百万字的皇皇巨著,写作时不只难在篇幅之浩大、头绪之纷繁、情节之复杂,更难在提笔前作家田野调查之持久、资料收集之难度和个人体悟之深入,这正是当代作家深挖历史、走入现实需要秉承的品质。”汪政还向读者提倡一种“有难度的阅读”,希望他们在每年的阅读书单上,能“啃”几部像《敦煌本纪》这样,读时不是为了消遣放松,而是为了对民族历史有所认知、对自我有所提升的“难书”和“大书”。 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相关问答

形容敦煌石窟的词语?

神秘莫测,美轮美奂,千姿百态,精彩纷呈,历史悠久。莫高窟(MogaoCaves[1])是中国敦煌石窟群体中的代表窟群,也是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丝路明珠”“...神...

用3个词形容敦煌,你会怎么形容?_马蜂窝问答

用3个词形容敦煌,你会怎么形容?_马蜂窝问答

有什么词形容敦煌时间久?

历史悠久,沧海桑田,亘古久远历史悠久,沧海桑田,亘古久远

敦煌石窟怎么形容?

敦煌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风格最为丰富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这些从4世纪开始,耗时千年之久的石窟建设,保存了...

描写敦煌的古诗词有哪些?

描写敦煌的古诗词《敦煌乐》明杨慎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形容敦煌沙漠的句子

夕阳西下,敦煌大漠美景如画,游人骑着骆驼如在画中畅游,壮丽的大漠风光给四海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敦煌大漠雪后天气放晴,被白雪覆盖着的大漠山川银装素裹,...

描写敦煌的古诗词?

描写敦煌古诗词有《敦煌廿咏其三•莫高窟咏》,此诗描写敦煌组诗中咏莫高窟的作品。全诗如下:雪岭干青汉,云楼架碧空。重开千佛刹,旁出四天宫。瑞鸟含珠影...

描写敦煌的古诗词?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敦煌乐》明代:杨慎角声吹彻梅...

描写敦煌的古诗词有哪些?

1,浚邑干旄骑,敦煌钟鼓车。2,敦煌壮士抱戈泣,四面胡笳声转急。烽烟断绝鸟不飞,十一年来不解围。3,敦煌水涸龙驹伏,未央厩前秋草绿。4,蒋山南望近西坊...1,...

任选三个词语写出一处你游览过的名胜古迹?

俊秀。正所谓“云雾飘渺山海间,浓妆...云雾浓时,它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般雄浑瑰丽;云雾淡时,它似淡扫娥眉的小家碧玉般清奇俊秀。正所谓“云雾飘渺山海间,浓妆...